翌日。
趙原查完房後,趕到多功能報告廳參加神經外科的學術會議。
柳莎看到趙原之後,將他領到前排坐下。
身側幾個醫生都主動與趙原打招呼。
趙原跟他們僅有一麵之緣,但他們對趙原的印象深刻。
會議由單振宇主持,台中央均是國內頂尖專家,聯席座談。
幾位專家以趙原夜間做的手術為引,對神經外科的未來發展做了暢想,引出了好幾個趨勢。
其中有一個話題比較特殊,有關手術機器人在神外領域的應用。
作為老一派的專家認為手術機器人儘管發展勢頭迅猛,但仍有長遠的路要走,很長一段時間內,隻能起到輔助作用。
新一派的專家覺得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應用,會隨著智能化崛起,對行業起到極大的顛覆作用。未來醫生會變成助手。機器人才是主角。
各執一詞,會議氣氛十分熱烈。
柳莎看了一眼身側的趙原,輕聲問道,“你支持哪一方?”
趙原略微思索,笑著回答,“我覺得機器人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會越來越普遍,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醫生這個職業不會被完全取代,但要做好角色轉變,從主導者變成引導者。我們要啟發機器人,讓它更會做手術。”
柳莎驚訝地看了一眼趙原,“倘若有一天,機器人可以做任何手術,咱們學的東西豈不是白費了嗎?”
趙原笑著說,“當機器人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要改變角色,成為機器人的訓練師,讓它們不斷提升實力。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我們對疾病的了解存在太多不足。當出現更多的工具時,我們不應該排斥,應該包容。”
柳莎感慨道,“這些專家將你與機器人進行比較,認為人通過不斷練習,可以做到精準無誤。有人甚至提議,讓你與機器人來一場比賽。”
趙原啞然失笑,“這個想法實在太荒謬!機器人無法自主手術,歸根到底,還是由人控製機器人做手術,精度或許會更高,但手術過程中,還是需要人去做判斷,做選擇。其實更像是外骨骼,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
柳莎驚訝地看了一眼趙原,“你覺得自己能贏”
趙原淡淡一笑,沒有正麵回答。
未來或許會輸,但現階段,趙原有一定的把握。
機器人在全球的應用並未完全普及,一些複雜的手術,其實還不如成熟的醫生做得好。
如今運用比較多的是骨科機器人。
在華國很少有醫院會引入骨科機器人做手術,最多打個幌子,作為宣傳手段。
至於神經外科、心臟外科,國內研究機器人做手術的團隊屈指可數。
天華有機器人手術團隊,處於試探階段。
但,人要有遠見!
說不定哪天技術突破了瓶頸,程序簡化,更容易操作呢!
就像是九十年代覺得樓上樓下家家通電話是難以置信的事情,誰能想到三十年後,年過七旬的老太太拿著智能手機熟練地掃碼支付呢?
會議結束,單振宇帶著一名神外泰鬥朝趙原走來。
“這就是那台手術的主刀醫生,我院急診外科的副主任醫師趙原。”單振宇介紹趙原時,十分驕傲。
趙原連忙主動打招呼,“歐陽教授,您好!”
歐陽龍麵帶微笑,“很遺憾,沒能親眼看到那台手術。但,手術錄像,我認真看了。你的基本功很紮實,充分證明外科醫生可以通過練習,能達到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