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手術的亮點,不僅是機器人完成,還是單孔手術。
很多微創手術,是需要多孔完成。
所謂的單孔,說白了就是一個切口。
切口隻有三厘米大小,比起傳統的開胸手術,對人體的創傷降低到最低。
此外,定製的機械臂比較特殊,蛇形手術臂技術使得手術器械能夠在胸腔狹小空間內任何角度靈活運動,利用“手術操作三角”,實現多個角度的精細操作。
這個創意來自趙原獨創的“筷子技術”。
筷子技術之所以得到廣泛認可,是因為通過一隻手可以實現多個技術動作,如今的蛇形臂也是如此。
扁平三孔鞘管的設計,使其形狀能完美適配肋間切口,不僅不影響機械臂操作,還能為胸腔內複雜手術創造條件。
隨著機械臂進入人體內部,不斷攻城略地。
福萊教授的眼中逐漸露出震驚之色。
作為諾獎評審,他的眼界很高,能從細節看出技術的革新性。
國際上有很多單孔機器人,因人體胸腔肋間狹窄及受限於鞘管直徑過粗而無法通過肋間切口,常多采用劍突下入路或肋下入路進行手術,以上兩種方式都會在手術範圍、操作空間上存在局限性。
隻有肋間入路才是胸外科最常用的入路方式。獨創的蛇形手術臂設計能夠滿足大範圍靈活運動需求且兼具力負載,搭配改良後的三孔鞘管可以輕鬆實現肋間入路。
總而言之,儘管機器人早就被創造出來,但趙原對機器人手術的理解和推動,要遠超前人。
能把中央型肺癌通過單孔進行根治性治療,意味著機器人手術已經無所不能。
醫療格局的變化已經到來。
不亞於細胞學說的出現,對醫學領域的推動。
福萊教授心中有了評估,趙原能從諸多評選材料中脫穎而出,進入複審階段,是完全有資格和實力的。
不過,他對趙原能否拿到最終大獎並不樂觀。
諾貝爾醫學獎的複審會由十八人打分,儘管自己對他有所認可,但自己並沒有決定權。
蛇形手術臂,在趙原的精準控製下,在胸腔狹小空間內從各個角度靈活遊離肺門結構,縫合支氣管,完美展示了機器人的優越性。
誰能想到被視為禁區的中央型肺癌在新技術的麵前變為土雞瓦狗,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解決?
“上台手術,趙原展現出了機器人在神經外科手術的應用能力,這台手術,趙原直接告訴全世界,機器人手術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了。”
“彆說得那麼輕鬆!也就是趙原能把手術做得這麼乾淨。換做其他人試試看?保證不敢輕舉妄動。”
“他是開拓者,隨著機器人的普及,大家也能成為技術革新的獲利者。”
“我們醫院有幾台諾貝爾機器人,是不是意味著要重新更換設備?”
“趕緊購買天睿機器人吧,現在訂購,還得一年後才能收到貨。”
“賣得這麼好?不會是虛假營銷吧!”
“看看趙神的手術,貨真價實,童叟無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