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安靜地聽著柳莎描述病人基礎信息。
“患者為男性,今年101歲,急性右側頸內動脈栓塞腦梗死,頭顱ct灌注提示右側大腦半球大麵積低灌注,並存在缺血半暗帶。”
百歲老人,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成功救治的案例和報道均少之又少。
所以高齡也是公認的外科手術禁區之一!
至於這個病人,不僅是高齡那麼簡單,超過百歲的年齡,可以認為是在挑戰現代醫學的極限!
“病人的臟器功能不佳,血栓取出困難,再通後再灌注會造成損傷……”
看起來安靜的老人,此刻就像紙片人,稍微一碰,就會四分五裂。
柳莎介紹完畢,所有人的目光都掃向趙原。
可以說是尊重,也可以看成是被架在火上烤。
醫療這個行業便是如此,主刀醫生在手術室裡可以享受帝王般的權威待遇,但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尤其是跨院手術,搶救成功的話,是集體的功勞,是收治醫院的成績。
如果搶救失敗,或者團隊有人出現錯誤,那得主刀醫生全權負責。
當然,這也是為何學科牛人在醫院裡可以無視院長乃至更高級彆領導的原因。
這就是醫療的魅力!
可以跨越階層,跨越級彆,超越金錢,得到超乎想象的尊重。
“調出增強ct的結果……”“看一下生化……”
趙原儘可能細致地了解病人的情況。
尤其是前期搶救的細節,才能知道如今腦部處於什麼樣的戰場。
沒有人表現出耐煩或者不滿。
大家都在思考,趙原為什麼要這些數據,通過數據想要得到什麼結果。
趙原仿佛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具象!
病人發病時,腦部產生病變的原理;
手術過程中的救治場麵;
全部回溯了一遍。
緊接著,場景從錯亂逐漸清晰。
明確的坐標;簡潔直至要害的步驟;需要用到的器材、藥物;病人可能會出現的變化……精確逐一呈現!
說起來有些玄乎,趙原的思維模式潛移默化,在接觸醫療機器人之後,開始習慣用機器人係統的模式,推導手術流程。
在推演的過程中,趙原拿筆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
王恩麟偷偷地掃了一眼,心中暗驚,趙原的對腦部的手繪畫得極為精妙。
手術路徑,數字參數等關鍵部分,標注得很精確,超出常人對手術方案的認知。
等柳莎下台之後,趙原將自己寫好的東西,通過投影儀放在屏幕上,詳細闡述手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