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才因為死亡率太高,且後患極大,廢止不用。
再後來,被曆代武道強人借鑒修改,創出許多爆發性拚命禁招。
因此孟昭推測,這換血之法,結合龍體覺醒,或許還有驅除百毒,洗淨身軀,還複清白之能,也是孟昭最看重的一點。
胭脂紅這種毒,孟昭曾找了個借口,尋孟府的童神醫了解過,乃是一種蠱蟲劇毒,最早起源於苗疆的一個蠱婆。
相傳許多年前,南方苗疆有一個蠱婆,一生養蠱煉蠱,未曾婚嫁,膝下無子無女。
後來,她收養了一個棄嬰,為了不使這個孩子和她一樣忍受彆人異樣的眼光,孤獨終老,蠱婆沒有傳授這個棄嬰養蠱之道,而是讓她和普通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長大。
等這個女嬰長大成人,出落的亭亭玉立時,愛上遠來遊玩的一個豪門男子。
兩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並最終結為夫妻,恩愛一時。
在成婚當晚,蠱婆送給女嬰的禮物,便是一種自己特製的紅色胭脂,抹在臉上,讓少女本就水嫩紅潤的臉蛋,更加嬌豔欲滴。
後來,蠱婆告訴女孩,她這種胭脂,乃是用四十九種不同毒草,喂養活蠱製成,可說是毒藥,也可說是補藥。
隻要不按時服用解藥,胭脂紅,便是世上最酷烈的劇毒,無藥可解。
但隻要按時服用解藥,身中胭脂紅的人,會身體康健,百病不生,延年益壽。
蠱婆是以女孩為蠱引,給女孩的丈夫下毒,而解藥,不是旁的,正是女孩自己。
因為在她小的時候,蠱婆雖然不曾教她養蠱煉蠱之道,但也曾用百藥為她洗身。
而這胭脂紅所用毒草活蠱,均為女孩體內所含百藥所克製。
這種用毒解毒手法,可謂精妙絕倫,但也可見蠱婆的心良苦,以及對女孩的感情之深。
她雖未經曆情愛,但深知再美好的感情,也經不住時間的變遷,更知道人心易變的道理。
隻要女孩的丈夫永遠在女孩身邊,相愛一世,不離不棄,他身上的胭脂毒,永遠都不會發作,甚至不會發現他自己中毒。
可惜,人心易變,後來蠱婆去世,女孩的丈夫移情彆戀,與女孩分道揚鑣。
最終,那個負心薄幸的男人,死在胭脂紅這種劇毒上。
他的家族請了無數神醫診治,都無藥可救,因為那四十九種毒草,是哪四十九種,又是如何調配分量,次序,喂養的活蠱,又是哪一類,除了蠱婆之外,再沒人知道,就彆提解毒了。
所以從悲觀角度來說,孟昭中了胭脂紅,基本無藥可解,除非煉毒之人,親自為他解毒。
但,無法解毒,卻並不意味著無法排毒。
蠱蟲也好,蠱毒也罷,甚至絕大部分毒素,在人體當中,多為寄生以及作用在血液當中。
龍為神獸,至剛至強,龍體也帶了幾分特性,故而克製陰邪汙穢毒物,
若是能利用換血之法,和蛻變龍體時的霸道體質升華,倒是有極大的概率排出胭脂紅劇毒。
此為自救,不需施藥,而是借用個人的特殊體質,以及古老的醫道換血之法施為。
孟昭仔細推演,心中算計,成功的可能性,至少也有八成。
沉重的枷鎖,已經再難以束縛住他。
打破拘束,掌控自身命運的途徑,也已經向他招手。
欠缺的,隻是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