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遠橋闖蕩江湖多年,見過太多,也經曆太多,其實對所謂的故事,並不在意,也不感興趣,甚至若不是此人以宗師之力,引誘他來此,他甚至都不願意拋頭露麵,和這些凡夫俗子打交道。
龍不與蛇居,他功成宗師,在這神州大地,可謂絕巔,且他尚有底蘊,未嘗不能更進一步,自然更是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絕非不是一句虛言。
然而,很怪異的一點,這小子聽聲音,年紀不大,還有一種熟悉之感,另外,能認出自己的身份,就很不一般了。
他遊曆神州這些年,的確結識了一些人,也知道他的身份,不過,這些人要麼和他是一個輩分的,要麼,是同為宗師的頂尖高手。
年輕一代,按理說,根本不可能有人知道他叫孟遠橋,可偏偏這個小子知道了,他當然好奇。
孟遠橋既感到好奇,自也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聽一聽這小子口中的故事。
見孟遠橋沒有生硬的拒絕,趙渾心中一喜,瞳中閃爍些許亮色,開始了自己的敘述。
他故事的開頭,並非當下,而是回到十三年前。
聽到這個年份,孟遠橋心中就是一咯噔,太熟悉了,十三年前,孟昭被一旨詔書,送到玉京城,大慈恩寺,當了十年的假和尚。
莫非,和孟昭有關?
他沒有貿然開口打斷,依然耐心傾聽。
在他的視角當中,逐漸還原了這青銅麵具人口中所說的故事。
十三年前,大帝北堂盛,因為上位不久,便連年災禍,應人所說,召集天下貴勳子弟三十六人,入慈恩寺祈福,希望通過皇朝貴氣,來鎮壓天下災禍之氣。
此舉果然功成,然,這些被送入玉京城的人,卻都成了各自家族的犧牲品。
當時,這些人年紀有大有小。
大的已經有十五歲,近乎成年,小的則隻有六七歲。
孟昭年紀不算最小,八歲而已,且父母雙亡,在家族中,無依無靠。
他並不覺得是大帝點名要自己,隻認為,是自己父母早亡,大伯三叔,欺負自己這樣一個孤兒無依無靠,所以將他送了出去。
這樣的事跡,其實在廣袤的神州大地,屢見不鮮。
宗族,親族,固然是個人依靠,但當同為宗族之人時,也有遠近親疏之分。
當權者,掌權者,見有好處,便替換為自家子嗣,見有壞處,便將彆人家子嗣推出,且以上位者的關係,狼狽為奸,弄虛作假,再容易不過。
正是這樣的思想,叫孟昭,對自己那所謂的大伯,三叔,沒有一絲絲好感,還有很大的仇恨。
他甚至懷疑,自己父親當年被人擊敗,打傷,鬱鬱而終,其中也有自己那位大伯父的手筆。
不然,當年孟正安天賦卓絕,且深得老家主的喜愛,未嘗不可能繼承南安伯孟家的家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