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李傑帶領著村民們熱火朝天的開始開荒,這一片不大的安置點頓時變成了一個小工地,平地的平地,挑水的挑水,拉貨的拉貨,蓋房子的蓋房子,做飯的做飯。
伴隨著拖拉機的轟鳴聲,安置點的建設猶如裝上了一台動力強勁的發動機,幾乎是一天一個變化。
就在李傑他們建設新家園的時候,遠在幾百公裡之外的張樹成,也在積極地行動著。
他剛一回到海吉縣,就立馬找到了分管吊莊移民工作的楊縣長,將之前的想法和盤托出。
楊縣長雖說是一名女性,但是卻不缺魄力,在聽到張樹成建議樹立典型時,當即拍板決定,支持這一想法。
督促她作出的決定的是一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一個令人信服的榜樣,勝過費儘口舌的說教!
而塞罕壩無疑是一個非常鮮活的榜樣,楊縣長向來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在作出決定的當天,她便找到了上級領導彙報了這一建議。
吊莊移民是省裡帶頭推動的扶貧政策,也是海吉縣最近幾年的頭等大事,各級領導都非常關注移民工作的進展,同時,這個提議也非常契合眼下的情況。
第(2/3)頁
第(3/3)頁
因此,該提議很快就呈上省裡領導的桌頭。
僅僅兩天時間,經過兩輪探討會後,上級領導便通過林業部聯係到了塞罕壩機械林場,提出了將塞罕壩榜樣,借此激勵吊莊戶的建議。
為了防止塞罕壩方麵不知道‘吊莊’的意思,寧省方麵花費了相當長的篇幅來介紹什麼是吊莊,以及吊莊移民的重要性。
塞罕壩機械林場得知寧省方麵的意思,在任的領導們幾乎一致同意了這一提案,畢竟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人當做典型了,以前在林業部部內,他們就當過很多次典型,反正當一次也是當,當兩次也是當。
這事,他們早就熟悉了。
經過幾次電話聯係,雙方迅速敲定了這一事宜。
期間,寧省方麵還提出了一個請求,他們希望塞罕壩機械林場這邊可以派一個團隊到寧省那邊去,一來是宣傳一下先進事跡,二來是希望塞罕壩林場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比如,提供一些耐旱的樹種以及草種之類的。
塞罕壩這邊剛開始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畢竟寧省那邊太遠了,後來也不知道是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一位林場退休的老領導馮程。(馮程,出自最美的青春,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視劇,沒看過的可以看一看,很令人感動)
馮程在了解了寧省吊莊戶的遇到的困難時,不禁回想起他剛剛上壩的那段時光,作為最早上壩的人之一,他幾乎將自己的一輩子都奉獻給了林場,而且他還是‘全光育苗’的提出者,對於塞罕壩造林工作有著突出貢獻。
林場現任的領導們,很多都是他的小輩。
老領導一發話,林場迅速回複了寧省,將他們的決議告訴了寧省,他們會在半個月內派遣一支團隊前往寧省,其中帶隊的還是最早上壩的老領導。
塞罕壩這邊之所以選定馮程作為帶隊人,並不是現任領導拍板的,而是馮程自己要求的,作為塞罕壩第一代造林人,沒有人比他更懂塞罕壩的曆史,也沒有人比他更懂塞罕壩精神。
馮程想去寧省,也不是為了揚名,而是真心想幫一幫遠在寧省的吊莊戶們。
作為老一輩人,馮程知道脫貧的不易,在他剛剛上壩那一會,由於毫無節製的濫采濫發,塞罕壩也是一片荒蕪,壩上的人也很窮,窮的連媳婦都娶不起。
那種滋味,他是深有體會的。
他去寧省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自己老了,沒法繼續為林場做貢獻了,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其他地方發揮一下餘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