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按照上級的吩咐,原身此時應該和先遣隊的隊員們聚在一起,參加大學生上壩歡迎會。
但‘原身’卻不是很看得起上壩的大學生們,他之前就是大學生,很清楚大學生的德行。
塞罕壩的條件太艱苦了!
這裡是一片不毛之地。
這裡風沙肆虐,大風天出門連眼睛都睜不開,隻能虛眯著雙眼,或者蒙著紗巾。
這裡乾旱少雨,生活用水極為緊張,不說洗澡,就是平時吃水也很成問題,必須翻過好幾道沙丘才能抵達取水地,也就是李傑現在所處的地方。
這裡寒冷多風,一年有六個月時間處於積雪狀態,到了最嚴寒的冬季,外麵吹得白毛風甚至能把人的鼻子凍掉。
這裡氣候惡劣,無法種植任何作物,平日裡的吃食都要從壩下人肉運到壩上。
這裡條件艱苦,主食是‘苦累’(蓧麥麵和土豆和在一起的疙瘩),配菜是鹹菜,住的是地窨子,到了冬天四處漏風。
另外,這裡的夜晚也不安全,因為夜晚有狼出沒,如果不幸遇到群狼,在沒有熱武器的情況下,大概率要涼。
以上這些,原身都經曆過,並且深有體會,絕大多數窮苦出身的人都吃不了壩上的這份苦,更彆說那些大學生們。
第(2/3)頁
第(3/3)頁
這些大學生一個個都是天之驕子,習慣了大城市的生活,彆說是塞罕壩,就是去農村,他們都受不了。
因此,原身篤定這些大學生呆不了多久就會下壩,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去歡迎這些注定要走的人。
思慮間,水桶裡已經盛滿了了水,李傑微微俯身,側了側肩膀挑起扁擔,步履從容的邁開步子。
三年的壩上生活,這具身體早就鍛煉出一身結實的肌肉,挑著兩桶水走上幾裡地,完全不是問題。
與此同時,壩上的新營地正在舉行一場彆開生麵歡迎會。
原塞罕壩農場場長,現任承德地區林業局局長於正來,為了歡迎大學生上壩,特地來到壩上參加了歡迎會。
看到營地外來了一輛吉普車,現任塞罕壩農場場長曲和立馬趕到營地門口,迎了上去。
“老領導,歡迎!歡迎!”
雙方寒暄了一陣,於正來踱步走進營地。
營地中間是一間木質的營房,占地麵積不小,約莫四五十個平方,門樓上掛著一條紅色的橫幅‘塞罕壩歡迎大學生’!
橫幅下方是一扇木質的雙開門,旁邊放置著一塊小黑板,上麵寫著‘食堂’二字。
其實,哪怕不看這塊黑板,隻看屋頂上聳立的煙囪,也能知道這間房子是食堂。
望著窗戶上鑲著明亮的玻璃,於正來心中頗為感慨。
“這營地修的氣派啊!虎虎有生氣!”
確實,和之前相比,現在的營地著實氣派多了,最早上壩的先遣隊可沒有如此氣派的食堂。
彼時的先遣隊哪有這麼講究,把鍋往沙地裡一放,直接就能開夥造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