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聲明一下,這不是小星星的看法。
在宋朝,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觀念裡,始皇帝和漢武帝都是暴君,原因嘛,窮兵黷武占了大半,北宋士大夫的追求是,致君堯舜。
所以,宋朝對刀兵一事,也是很排斥的,不然的話,也就沒有遼國和西夏的歲幣了。
在他們眼中,歲幣的花費遠小於戰爭的耗費,且不傷民力。
至於什麼封侯拜相之類的,那不是他們的追求
順便吐槽一句,什麼致君堯舜,與民休息,td很扯澹,應該用與士大夫休息才對)
“藝祖(指宋太祖)曾言,石晉苟利於己,割燕雲以賄契丹,後,藝祖設封庫樁,欲以募勇士,期其圖攻,取之於國。”
此話一出,孫奭心中頓時咯噔一聲。
當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燕雲之地,早在後晉時期便有石敬瑭割讓給遼國,至今已過將近百年時間。
官家欲取燕雲之地,遼國豈會答應?
屆時,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恐怕是逃不過的。
燕雲之地,藝祖曾欲取之,太宗亦曾欲取之,然奮兩代之力,皆未成功。
況且,出兵燕雲,名從何來?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第(2/3)頁
第(3/3)頁
宋承於後周,後周承於後漢,後漢又承於後晉,如果要承認正統之位,也就意味著,必須承認後晉割讓燕雲一事。
但這是能拿到明麵上說的嗎?
顯然,不能。
退一步而言,如果承認正統,也就得接受後晉割讓燕雲的事實。
‘唉。’
念及至此,孫奭不由長歎一聲。
官家有雄主之誌,亦有雄主之相,這對於天下而言,到底是好事,還是禍事?
孫奭也不知道,他也不敢擅自評論。
但有一天可以肯定,刀兵一起,百姓肯定得遭殃。
漢自孝惠至文景,與民休息六十餘載,民眾大增,國用益足,這情況與國朝何其相似。
然而,武帝登基之時,家底子厚實啊,哪像國朝,繼先帝東封西祀之後,又修了玉清昭應宮。
國庫裡的錢,根本就不夠支持官家的雄心。
雖然孫奭隱藏的很好,但李傑還是看出了他心中的憂慮,隻是李傑並不在乎這一點。
他今天發表這番言論,也是順勢而為。
既然提到了兵事,他便順著孫奭的話繼續往下延伸。
目的嘛,也很簡單。
李傑是故意向外釋放信號,他很清楚,今天課堂上的言論,要不了多久就會傳到太後的耳中,兩府大臣的耳中。
然後便是勳貴們的耳中。
當兵的最怕什麼?
怕沒仗可打啊!
沒有戰爭,隻能混跡於京中享樂。
固然,很多胸無大誌的人就喜歡這麼混。
但他們代表不了所有的武臣。
李傑表露出興兵的意思,便是給他們希望,隻有打起來了,他們才有改變現狀的機會。
不然的話,他們會一直被文臣壓著。
一張空頭支票就能換來大量武臣的親近,以及支持,似這種無本買賣,可謂是一本萬利。
/58/58100/19370208.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