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朝的宗室子弟一共有三係,即太祖趙匡胤一係,太宗趙光義一係,以及秦王趙廷美一係。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的行輩聯名製度,即按照某某字代表輩分,大致是從宋朝開始的。
在趙宋之前,父子、兄弟之間大多沒有明確的行輩排序。
(ps:太祖和秦王的兒子用的是‘德’字輩,太祖的孫子以及後代,依次用的是惟、從/守、世、令等。
太宗的兒孫輩依次用的是元、允、宗、仲、士等輩,秦王的孫子及後代依次是承、克、叔、之等)
而今,宗室子弟繁衍到了第三代。
李傑雖然沒有親自去宗正寺查閱過宗室子弟的名碟,但他記得曾經看過一組數據。
趙匡胤的兒子、孫子、以及重孫輩的人數,依次是4人,8人,23人。
當然,這些失算了男性,女性宗室成員以及早夭的並不在其中。
而趙光義的兒孫輩人數,依次是9人,12人,71人,秦王廷美的依次是10人,32人,124人。
這些數字加到一起,總共也就三百人不到。
乍一看,好像不是很多,哪怕將宗室女算上,這個人數頂多也就翻個兩到三倍。
兩到三倍,也就是一千人不到,舉國之力奉養一千人,似乎沒什麼問題。
但宗室的開支一點也不少。
這一千多人每月的月例,大概占到了京朝官月俸的一半左右,這還不包括生日的特賜,日常的婚嫁喪葬以及衣食等費用。
(史載,北宋熙寧年中(1068-1077也就是四十多年後),京中百官月俸四萬餘緡,諸軍十一萬緡,而宗室七萬餘緡
四十多年後,宗室人數大概翻了五倍,但向前推不能單純將開支除以五,畢竟,後代越多,親疏也就越多,旁係待遇自然就越低
乾興年間,隻是繁衍到了第三代,親疏關係肯定不比日後,賞賜,月俸的平均數肯定高於後世,所以取了二分之一這個數)
如果再算上婚嫁喪葬,以及日常的賞給等費用,綜合開支還要往上在增加幾分。
因此,李傑才動了削減宗室開支的心思。
柿子總要找軟的捏。
遍數朝堂,沒有比宗室子弟更軟的柿子。
宋朝皇室對外防著文武大臣,對內還得防著宗室子弟。
宋初,凡是宗室子弟,不僅不能為官,連外出同賓客交往也有諸多限製。
既不能科舉,又不能外出為官,隻能留在京中接受奉養的宗室子弟還能乾嘛?
第(1/3)頁
第(2/3)頁
剩下的隻有享樂一途,比如造人什麼的。
所以,越往後宗室子弟的人數越多,到宋神宗(1067-1085)時,宗室子弟的人數極度膨脹。
以致於朝廷快養不起大量的宗室子弟。
到了熙寧年間,宋神宗不得不放寬限製宗室子弟的措施,五服之外的宗室子弟,不再賜名、授官。
同時,五服之外的宗室子弟,也能參加科舉,外任為官。
這一條,也是李傑準備實施的一條,現在的宗室子弟中,尚未出五服,頒布這條規定的阻力,相對會小一些。
不過,阻力小歸小,可絕不是沒有。
雖然刀沒有割到現在的宗室子弟身上,但宗室子弟誰還沒有個後人?
一旦規定施行,也就意味著刀架到了後代子孫身上,即使距離出五服之日還早。
可這一刀,遲早會來。
所以,這項提案不能由李傑自個來提,正確的做法是由外朝的言官來提。
並且時機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