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村支書心中一震。
第一家是白龍村。
那些條件實在太差的,他沒有這麼做,家裡都快揭不開鍋,哪有錢供孩子讀書。
“在翻看成績單時,我發現這幾個學生的功課下降的很快。”
理由嘛,開個課題。
李傑解釋道:“之前我在其他學校也發現過類似的情況,所以,我想去這些學生家裡看看,找找其中的原因。”
每到一地,他都會有2-3天的采風時間。
雖然這種走訪有點碰運氣的成分,但還真不是全無收獲。
白鶴村跟陳家村一樣,也種甘蔗熬糖。
他們剛到村口,村支書就迎了上來。
但邏輯思維能力很強。
李傑笑道:“唐校長你對學生家庭比較熟悉,有你陪著的話,工作更好做。”
家裡怎麼說,那就怎麼做。
白鶴村。
我滴個乖乖。
唐校長點頭道:“是這樣啊,小陳老師,我能跟著一起去嗎?”
不過,他家裡人並不怎麼支持。
三月份。
“我能問問為什麼嗎?”
第(2/3)頁
第(3/3)頁
也就是駱玉珠的家裡。
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
其中一個學生,他們家甚至給他找好了媳婦,讓他明年就結婚。
這娃娃,這麼厲害?
不得不說,搬出教育部門‘專家’的名頭,還是很唬人的。
“唐校長,有件事想麻煩您一下。”
這些學生並沒有想太多,畢竟,這是70年代,不是千禧年之後,信息傳播渠道有限。
寓教於樂。
“真年輕。”
商定好明天家訪的事,李傑又給教育部門回了一個信。
李傑跟唐校長終於來到了最後一家。
“是這樣的,我想做一次家訪。”
就跟那些紀錄片一樣,跟蹤回訪時間長達幾年。
……
……
後年,小崗村模式的風,大概就會吹向全國各地。
李傑將筆記本推到他的麵前:“這幾個學生的家裡,我想去看看。”
唐校長板著臉道:“彆看小陳老師年輕,那可是有真本事的,去年高考,他一個人就教出了18個大學生。”
有官方背書,走到哪,介紹信一亮,那是暢通無阻。
十五歲的孩子,擱在村裡,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可以當成年勞力,家裡多一個人上工,就能多一份收獲。
走訪結果跟李傑預想的差不多。
既然是跟蹤走訪,肯定不是一槍頭的買賣。
他們中學老師的平均年齡接近四十歲,接受的都是老一輩的教育。
低頭掃了一眼筆記本,看到上麵寫著的六個人名,唐校長開口道。
雖然指靠種地,掙不了大錢,但包產到戶總比之前的模式要好,更能激發社員的動力。
陳家村如今已經有了‘狀元村’的稱號。
“唐校長,你好,伱好。”
“這位就是省裡派下來的專家吧?”
他會在溪龍鄉多留幾天。
“沒有,是他們學得好。”
李傑笑著道:“老師再好,學生不積極,那都沒用。”
(本章完)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