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叫什麼包產到戶之類的名字。
挺長的,講的那人沒記住。
其實。
這話是傳錯了。
李傑確實去了省裡,但不是給彆人上課,而是參加研討會,然後他在會上發表了一番自己的觀點。
後來,那部分話被放到了報紙上。
傳著,傳著,就成了他給人家上課。
促成這場研討會是因為小崗村事件曝光了。
去年,小崗村18戶村民秘密簽下一份生死狀,把田地分到各家,包產到戶。
今年,小崗村迎來了大豐收,得知這事,就有記者去了當地走訪,本來是準備報道大豐收的喜訊。
走訪過程中,記者卻意外發現了包乾到戶的事,然後,記者曝光了這件事。
見報之後,一時間,輿論嘩然。
不論是在京城,還是地方,都引起了極大的討論度。
然後。
省裡就召集了一批專家前往杭城開會,主要是討論包乾到戶。
實行大包乾,小崗村今年秋收的糧食是往年的一倍有餘。
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畢竟,去年和今年在氣候上沒什麼太大的變化。
既不是災年,又不是豐年。
結果產量卻翻了一番。
第(2/3)頁
第(3/3)頁
也有人質疑。
是不是放了衛星。
但,那篇報道介紹的很客觀,並且以批判居多。
這種情況下,有必要造假嗎?
沒有!
事實上,浙省這邊也有類似的情況。
窮則變,變則通。
公社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確實降低了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能偷懶,就偷懶,隻要不被抓到,公分都是一樣的。
長此以往,糧食產量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那種全村人心往一處使的村子,少之又少。
陳家村那種是特例。
畢竟,陳家村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
沒有領證之前,他們都是違規活動。
這一次,李傑在研討會上的論點更‘激進’了一些,他是明確表示支持的一方。
而且還建議儘快試行。
光說不練假把式,與其糾結產量的真偽,不如進行一次試點。
找個十個八個村子,明年試一試,看看到底能不能提高產量,至於政策風險什麼的。
那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事。
基層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嘛。
都在博弈。
基層賭能成功,賭官方認證,如果真是那樣,冒點險,那是值得的。
走上快車道。
如果輸了?
鍋自己背。
天底下哪有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
到底敢不敢,那就要看個人魄力。
具體怎麼操作,李傑沒管,那不是他這個野生國師的業務範疇。
他接下來的任務是回訪。
雖然駱玉珠已經輟學,但還有很多學生依舊堅持上學,總不能因為駱玉珠一個人,把其他人都忽略了吧。
至少得來個有始有終。
等第一批人先後考上大學,然後分配到單位,他的這個課題,差不多就能結束了。
(本章完)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