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門口的動靜,一個戴著眼鏡,頭發花白的男子回頭一看。
“你是?”
“我是陳江河。”
“小陳老師啊。”
聽到這個名字,男子起身迎了過來。
“你好,伱好,我是陳懷開。”
“來,請坐。”
說著,他瞄了一眼旁邊的年輕人。
“凱哥,快去倒水。”
“好,好。”
聞言,陳愷歌連忙邁著小碎步去了旁邊的開水架。
“小陳老師,來,坐。”
陳懷開對李傑很是客氣,沒有擺什麼老藝術家的架勢。
搞文藝工作的,消息通常都比較靈通。
眼前這位年輕人,不單單隻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社會評論家,寫的文章,很犀利。
既辛辣,又不是體麵。
文筆之老辣,根本不像是一個年輕人。
接著。
雙方客套了一番,而陳愷歌乾起了端茶倒水的活,態度十分殷勤。
沒辦法。
第(2/3)頁
第(3/3)頁
他老子要買的那部,就是為他買的。
78年,陳愷歌跟田壯壯、張一謀等人,一起考上了北電。
今年畢業後,他跟田壯壯都分到了北影廠。
按照現在的情況,一般的青年導演,不熬個十年八年,很難摸上導筒。
但,陳愷歌不是一般人。
他跟田壯壯一樣,都是二班人。
他爹是北影廠導演,他進廠,也算是子承父業。
陳江河寫的那本《八裡》,寫得是真好。
對於成年人而言,八裡,不遠,也不近,但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那卻是一條極為漫長的路。
然而,《八裡》的主人公卻每天來回。
在小陳老師的筆下,那種旺盛的求知欲,那種生命力,簡直是躍然紙上。
寫得真好。
真動人。
要不怎麼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呢,小陳老師寫得那本書,不是亂編的,而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這一點,在文章的開頭就寫了。
陳懷開看到那本短篇,立馬就決定改編。
那什麼《黃土地》,根本沒這個好。
然後。
就有了今天的會麵。
李傑對作品改編倒不排斥,經過溝通,他也知道這本書是給陳懷開的兒子買的。
也就是陳大詩人。
其實,《八裡》能夠搬上熒幕,李傑還挺支持的,相比於文字,影視化的傳播渠道更廣。
也更快。
讓更多人看到求學的艱辛,多少能改變一點。
大環境,他無力改變。
主要是不讓。
小的方麵,能改變一點是一點。
農村教育,真的太難了。
李傑的疑慮隻有一點,陳愷歌這個生瓜蛋子,能不能拍好《八裡》?
聊了一會,他又放心了。
有陳懷開在背後監製,總歸不會糟蹋。
《霸王彆姬》的監製也是他,實力還是有的。
(本章完)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