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住的地方。
王珪正在為李泰講述《呂氏春秋》中的一段話。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王珪念了完這句話,接著說道:“這句話出自《呂氏春秋.孝行覽》中的《義賞》篇,講述的是春秋時期,城濮之戰之前,晉文公和大臣之間的對話。”
“晉文公麵對來勢洶洶的楚國大軍,在敵眾我寡的狀態下,問他的大臣如何迎敵致勝,其中有一個叫咎犯的大臣說出了使用驕兵之計,麻痹對方,誘敵深入……”
但晉文公卻是不想這樣做,因為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是不會允許使用陰謀詭計的。
這是當時那個環境下的諸侯之間的共識,誰破壞,就會失去民心,成為諸侯王之間的笑話。
於是晉文公便詢問了另外一個心腹大臣雍季,雍季也不同意使用陰謀詭計,便說出了這段著名的話。
這段話的意思是,用把水排乾的辦法捕魚,眼下自然是有收獲的,但明年就沒有魚了,你用把山林燒光的辦法來打獵,眼下是有收獲的,但明年就無獸可打了。
雍季勸解晉文公,說現在咱們使用了陰謀詭計戰勝了楚國,但這並非長久之計,都是兄弟之國,以後難道要和楚國斷交嗎?”
而天下人又會如何看待晉文公,用一次的詐騙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這是不值得的。
但晉文公最後卻是選擇使用驕兵之計,麻痹了楚國大軍,誘敵深入,打敗了楚國。
最後晉文公賞賜了提出這個詭計的大臣,同時還以雙倍的賞賜,賞賜了反對使用計謀的雍季。
“殿下,您來說說,晉文公為何要這樣做?”
李泰聽的很認真,其實他早就讀過這篇文章了,同時也了解當時的大環境。
“老師,學生以為,晉文公當時他不得不采用陰謀詭計,因為一旦戰敗,他晉國就失去了利益,而重賞雍季,是因為雍季提出的這個意見,對於晉國長遠發展很好。”
王珪滿意的點點頭。
接著李泰皺眉問道:“老師,您提問題的方向不對?”
王珪:“???”
“哪裡不對了?”
“您應該問學生,這句話在當下有何借鑒作用,而不是晉文公為何那樣做,隻要是個人,恐怕都會像晉文公那樣做?”
“當時本不應該使用陰謀詭計的,而晉文公使用了,那就是破壞了規則,已經失去了天下的民心和信譽,同時也失去了和楚國和好的機會。”
“他那樣做,隻不過是為了穩住雍季,穩住朝中大臣而已……”
王珪:“???”
王珪聽著李泰的話,頓時眼前一亮,越王看待問題的深度又增加了,這個老師,他做不下去了。
“恭賀越王殿下,您看待問題的深度,已經超過了許多同齡人。”
李泰卻是不以為然,他覺得,他還不夠優秀,老師這樣誇讚他,隻會讓他變得平庸,失去前進的動力。
而他的這個老師,已經變了,變成了蜀王的狗腿子,失去了文人的風骨。
他替大唐日報撰寫文章,像瘋狗一般,四處咬人,與蜀王已經成為一丘之貉。
他在早上上學前,已經得知了消息,三哥那個老六,竟然是假死,現在活得好好的。
幸虧他目前還沒有出手,去招惹蜀王府和天上人間,要不然就出大事了。
三哥這個老六,真是服了他。
假死這等事情,他也能做的出來?
既然三哥活著,而自己的老師王珪已經成為大唐日報的主編,那就是蜀王的人了。
他來教自己讀書?
你瞧瞧,這都給自己上的什麼課程,提的什麼問題,明明就是想要自己平庸下去,漸漸地失去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