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技藝高超,麵對的後續問題也非常多。
「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把畫揭開了,那畫上的題詞題詩以及鈐印怎麼辦?
「你蓋章得在原來的地方蓋,但又不可能完全重合,現在有顯微鏡,印痕稍微不對勁,就砸手裡了。」
【開拖拉機兜風】:「您剛才說自己的不會,意思是彆人的就會了?或者說這種情況在技藝上講是存在的?」
沈愈麵色一肅:「凡事無絕對,古代裝裱師起了貪念,揭書畫表層再加厚裝裱給顧客,然後留二層重新作偽出手,也是有這種可能存在的。
「不過這種事情非常少,因為一旦被發現,無法在行業內立足不說,能收藏名畫的哪一個也不好惹,弄不好就丟了身家性命。」
第二位網友叫作【撿漏也撿錢】,他比較靦腆隻是文字提問,「沈老師,據我所知,古玩有‘古董、‘骨董、‘古玩三種說法,不知道哪一種說法更為標準?」
沈愈:「董其昌在他所著的《骨董十三說》中是這樣說的,「雜古器物當名為‘骨董。
所謂「骨」,即為取肉腐而骨存之意,意思是保存過去之精華。
董其昌認為鑒賞古人留下的字畫,瓷器,玉器等,可以修身養性,乃是君子所為。
之後,人們把珍貴的古玩便稱之為「骨董」。
骨字有些人感覺不太吉利,又漸漸變成了古董。
「古董」、「骨董」、「古玩」這三者是一個意思,喜歡喊什麼,那喊什麼就可以。
筆墨紙硯,秦漢古玉,晉人書法,唐宋繪畫名窯,明清官窯,這些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瑰寶。」
第三位網友叫作【老王愛收藏】,這是一多歲氣度不凡的中年人,他應該正在自己的收藏室中,鏡頭中滿屋子都是字畫瓷器。
麵對鏡頭,他笑嗬嗬拿出一本古籍,「此書為清刻本的《西遊記》,沈老師能不能說一下古籍除了刻本外還有什麼叫法。」
鏡頭中,書已經被蟲子咬的破破爛爛,紙張還有些發黴,沈愈雖然沒有當麵看到,但肯定是黴味很重,味道刺鼻,因為這個中年人也是直皺眉。
沈愈沒有過多的思考,隨口就答:「紙張誕生後,書籍最初都是寫本,就是靠手抄寫的書,據說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抄本是晉代陳壽抄寫的《三國誌》。
再之後則是刻本。
雕版印刷術發明後,就不需要一本一本的抄書了,刻印即可,書的價格也便宜了下來。
刻本亦稱刊本、槧本、鐫本。
按照書籍刻印的地方不同,又分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這三大類,還能細分為監本、經廠本、府本、書院本
現存最早的刻本是唐鹹通九年,也就是公元868年刻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三則是拓本,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就是用紙張摹描金石、碑碣、印譜上的文字。
第四為善本,什麼是善本呢?就是指校勘嚴密,刻印精美,沒有錯字的古書。
一般來說,清代乾隆年以前的古籍都可以稱之為善本。
孤本,孤本也很容易理解,就是這個世界上,隻它一本了,包括但不限於圖書、手稿、碑帖拓本等。
第六為殘本,殘本就是字麵意思,殘缺不完整的古書。
古籍的分類大致就是以上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