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文人尤其喜歡在畫作上題詩。
他們講究的是詩、書、畫、章四者結合。
假設唐寅在某次文人好友聚會時畫了一幅《雲海觀景圖》。
他的好友祝枝山一看,「哎呀,伯虎這畫畫的不錯啊。」
於是就在後麵寫下了長文。
說哪年哪日在某個地方我祝枝山看到伯虎兄弟畫了這幅《雲海觀景圖》,大家之後還喝了點酒吃了點佳肴,然後方才儘興而歸。
隔了幾天,文徵明也看到了這副畫,「嗯伯虎這畫不錯,真神來之筆,此畫隻能天上有,人間哪能幾回聞?
真無上神品也!
得了,既然枝山寫了長文,那我就寫首詩吧。
於是文徵明又在畫的空白地方寫了一首詩。
到了晚明,假設董其昌得了這幅畫,一看這畫真不錯絕對是唐寅的真跡,既然看到了不能不留下點什麼。
他決定也寫一首詩。
但是董其昌動筆時發現沒地方題了,因為畫上的空白地方能寫了都寫了。
於是他找了個地勉強寫了「董其昌敬觀。字。
百年之後,還是這幅《雲海觀景圖》,此畫又被鄭板橋收藏了,他想題詩沒地方題。
寫個敬觀,拜觀都沒地方了。
於是隻好掏出印章蓋了個鄭燮的收藏印。
「好,問題來了。」
如果這幅畫大家對於是不是唐寅的有些摸不準。
那就需要從祝枝山長文,文徵明的題詩,董其昌的題字,以及鄭板橋的收藏印入手。
隻要有一個地方對的上,比如明確能證明董其昌的題字對的上,那這幅畫就可以斷為唐寅真跡。
很多人會說不可能。
唐寅又不是畫壇宗師,他的畫怎麼可能沒地方題詞蓋章呢?
我這裡隻是假設,相對於唐宋名家來,唐寅的名氣更大一些。
其實一些唐宋名家的作品,收藏印還真的沒地方蓋。
因為前人可能早就蓋了幾十上百枚印,比如說項元汴或者乾隆皇帝,在他們喜歡的字畫上蓋個幾十枚印章那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
沈愈話一說完,直播間裡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滑稽表情。
「那什麼是時代風格呢?」沈愈又說道。
就是畫中的人物服飾,杯盤碟碗,包括家具等等。
比如明代的畫中出現了長袍馬褂那肯定是假的。
還有畫中的陳設瓷器,比如幾個文士正在品茶,茶壺是琺琅瓷或者粉彩的,那肯定是假的,因為這些瓷器都是清代發明的,唐宋元明的畫中不可能出現。
花鳥大寫意是陳淳徐渭開創的,一副寫意畫說是唐代的那也不可能。
說白了,就是你鑒定一張字畫的時候,畫中不應該出現這個時代以外的東西。
現在網上有些很有意思的畫。
三英戰呂布不是騎馬而是開挖掘機。
桃園三結義完了之後來一張合影。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騎著自行車追的。
大家在哈哈大笑的同時,也可以一眼就看出這些畫是假的來,或者說不是古人所繪製。
為什麼呢?
這就是因為時代風格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