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慟哭三軍俱素縞。
趙禥駕崩的消息傳到蕪湖,諸軍大慟。招募來的礦徒、棚民可能還好些,並不太過。出身杭州的殿前兵是軍心大沮,畢竟他們人生的前半部分,都是生活在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氣氛最為濃厚的首都。
原本還在憂慮到底應該如何對敵的伯顏,瞧見下江宋軍的大營內傳來哭聲,又懸掛起白幡,心中大喜。
派人去捉捕宋軍出外樵采的老弱,打來一問,果真是宋室的皇帝趙禥已然賓天。不單單是軍心動搖,連統帥賈似道也驚慌失措。
有趙禥在,則賈似道在朝廷的地位權勢無可動搖。趙禥一走,幼兒登基,執政的不是謝太後就是全太後。她們都是有家族根基,人馬嫡係的。尤其是謝太後,她家可是先宰相謝惠正王諱深甫的家門。
全太後家同樣不遑多讓,全族僅男丁就有五十六人在她誕下皇嗣之後授官,親眷郎黨極多極眾,完全可以支撐起朝堂運轉。
朝中不滿賈似道者極眾,雙方合流,立刻就可以口含大義名分,起來與賈似道對抗。
即便在杭州有所布置,賈似道也擔憂陳宜中他們抵擋不住,進而失去政權。若非伯顏所統元軍在前,賈似道早就飛也似的跑路回杭州了。
現在怎麼辦?
猜到賈似道想要跑路的洪起畏便建議賈似道,將軍隊稍稍後撤至建康外圍,調動水軍勾連淮南,組織防線。步軍進城死守,水軍遊弋大江,隻需要穩住局麵幾個月。待賈似道回返杭州爭權成功,或是自己再來,或是派員前來,都可以繼續抗戰。
誠然,這個計劃從表麵上來看,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安慶已經落入元軍手中,實際上宋元雙方現在就已經是在建康外圍進行爭奪和較量了。
戰區都到蕪湖了,問問蕪湖的兄弟,高鐵去南京是不是半小時。
現在無非就是把步軍主力撤入建康城,水軍主力保持在江麵,將外圍的些許陣地讓出來罷了。反正建康虎踞龍盤,乃是東南形勝之地,憑宋軍的守城能力,抵擋一陣,半年一年,問題不大。
當然啦,賈似道也不是剛出江湖混日子的,他立刻派遣使者到伯顏營中,向伯顏提出了割四川八州,以求議和的所謂條件。準備迷惑一下伯顏,方便他拔營快走。
還彆說,伯顏聽到這個條件,真喊了一聲6.
釣魚城那惡心的勁頭,蒙古人最有體會,如果能夠不戰而得之,這次南下百分之百算沒白來。
但伯顏也不是這麼好糊弄的,早有猜測的他,立刻派兵向宋軍試探性進攻。並且是水陸一道進攻,保證萬無一失。
已經乘坐大船跑路的賈似道,是有部署安排的。都統劉師能(劉師勇弟)和統製蔣玉率領水軍在大江上負責殿後。
濠州團練使苗再成則率領步軍,在岸上紮虛營,作為疑兵,遲滯元軍步兵的進攻。為了裝的像,甚至留了上千剩員老軍在營中,負責嚎哭,以示人在。
至於劉師勇,你最會打水戰,肯定得護衛我賈似道走人啊。
諸將也不是愣的,能夠活到現在,還沒戰死,且一直忠心耿耿為帶宋作戰的,都瞧得出來宋軍的氣勢消退,軍心動搖。也支持暫時退往建康,構築城防。
大夥兒前腳剛走,後腳元軍就衝殺了過來。參政董文炳率水軍直衝宋軍舟師,萬戶劉國傑、忽剌出分攻左右。劉師能率大船坐鎮中路,同董文炳纏鬥。董文炳意識到這是個機會,於是精選數百弓手,四麵射擊,射落宋軍中軍大旗。
蔣玉發覺,以為劉師能身陷重圍,立刻統後路舟師來救,遭遇劉國傑和忽剌出的蒙古水軍包夾。蔣玉左右衝突,拚死搏殺,連戰三船,歿於陣中。
宋軍後路舟師大潰。
陸上宋軍撤北岸營,營內隻有些許剩軍。南岸營由苗再成殿後,元軍阿塔海督數千騎來衝營,營門三衝而不垮。諸將以為宋軍仍在營內,意欲上報伯顏定奪。
萬戶懷都不肯,親自率步軍,披兩層重甲,持開山大斧,領二百死兵,猛攻宋南岸營。身中三矢不退,終於打破營門。
水陸兩翼宋軍接被突破,無法,隻得後撤。苗再成率殘兵沿路退往蕪湖,劉師能且戰且走,為步兵爭取時間。
統帥伯顏確認宋軍早退,立刻命令諸部銜尾追擊,務必不讓宋軍歇腳。張弘範一馬當先,很快追及苗再成,苗再成被迫再戰,終至瓦解,僅以身免。
原本還算有序的撤退宋軍,在接觸到追及的元軍後,登時大亂,前後踩踏,唯有在舟船上的宋軍得以安全撤回建康。
步軍各部四萬餘眾,或死或逃,煙消雲散。
逃至建康,賈似道完全不以勝敗為意,當即命令張逞權領淮南兩路安撫製置大使,將水軍二三萬眾,發真州、揚州,用以維係兩江聯絡。
命知建康府趙縉權領沿江安撫大使,領剩餘步兵三萬餘,死守建康。命劉師勇率萬餘水軍死保江北高望,命劉師能率萬餘水軍保江北**,命張世傑率數千步軍保潤州西津渡。
計劃一定,賈似道倒駕疾走,回往杭州爭權。
知建康府趙縉,是趙淮的兄長,先宰相趙葵的從子,大夥兒覺得這位應該矢誌報國的。所以當諸軍敗來建康時,他先關閉城門,說怕潰兵進城騷擾百姓時,大夥兒還以為他愛民如子呢。
而且他還親自出城來拜會賈似道,給諸軍送了些糧食豬羊,眾將更不懷疑。誰知賈似道才走,趙縉立刻閉門擂鼓,召集人馬架設弓弩。
狗日的,反了!
因為元軍就在身後,諸將無奈,隻得立刻後撤。先往常州去吧,常州有張二,有張二在至少吃飯穿衣不愁。
徐徐圖之,總有個辦法。況且江淮招討使汪立信據說就在浙西一帶募集兵勇,這是僅次於賈似道的沿江大帥。
無論如何,先去投張二,投了張二郎才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