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很懵逼,使團表示俺們很冤枉。
還好朱棣不是成吉思汗,沒有將他們的耳朵鼻子割下來攆回去。
但韃靼人也不是吃素的,回去之後沒多久就搞清楚前因後果。
看出了朱棣不想歇戰的意思,他們索性也躺平了——打不過你,難道我們不會跑嗎?
有本事你就一直賴在這彆走,看最後誰能耗的過誰?
以往,中原與草原開戰,打到最後往往都是草草了事。
一來,草原騎兵確實彪悍,而中原是以步兵為主。
在草原和沙漠上,漢軍往往處於一個比較吃虧的位置。
打得過,人家跑了。
打不過,人家往死裡攆著你揍!
二來,就是打持久戰太虧了。
草原上除了點牛羊,啥玩意沒有。
打到最後拿下來的地盤也沒啥用,尤其是不能種地,白白浪費了海量的糧食和資源。
所以以往北征的節奏,都是準備大軍——狠狠揍一頓——對方被打服——乖乖(或者不乖)的投降——順利收兵,回朝耀武揚威。
祖祖輩輩和漢軍打交道的韃靼人,早已看透漢軍的本質,
所以這一次眼看朱棣不願接受求和,索性往草原深處躲去,看你明軍能耗到什麼時候?
可惜,這一次提供大軍糧草的,可不是僅僅明朝朝廷,還有各路買了國債的商人。
商人嘛,那是石頭裡都要給你榨出點油來的。
尤其是這幫跟在大軍後麵,隨時準備撿漏的北進商隊。
將大軍獲得的那些戰利品,牛羊、毛皮換完以後,商人將眼睛盯在了那些俘虜上。
明初,朱元璋雖然取締了奴隸製度,但是這些奴隸的範圍並不包括異族。
看到這些免費的勞動力,各個商隊的管事眼都紅了。
現在可不是王朝末年,土地兼並沒有愈演愈烈的景象。
這些商隊的背後往往都是大的地主、士族。
他們想要給自己弄來家丁、家奴神馬的,往往要通過很多繁瑣的手段,才能得逞。
包括且不限於高利貸、借災年購地等等。
弄一個乾活的農奴(家奴),不止費勁,還要擔上不小的風險。
一個搞不好,衙門就要派人來查。
但是這些韃靼俘虜
沒有比這更好的、光明正大的搞人辦法了啊!
於是,在這些商人的要求下,以及開出一個奴隸三兩銀子的重賞下,明軍的士兵都瘋了
隻要是獲勝,追擊的明軍各個都幾乎跑出了博爾特的速度,目的就是抓個活口回去換錢。
最鬱悶的就是火器隊和炮兵。
娘的,一炮下去毛都不剩,他們拿啥去換錢?
於是,越換不著錢越來氣,越來氣打的越狠,也打的越準!
步兵和騎兵,眼睜睜瞅著炮兵幾炮下去,一支百人的騎兵就這麼沒了
彆說人了,連根馬毛都沒剩下。
步兵和騎兵氣不過,隻好去找炮兵商量:
“你們下次打炮的時候,能不能稍微歪點,好歹給咱們剩兩個人啊!”
“就是,嚇唬嚇唬他們,衝破他們的隊形就算了,有必要趕儘殺絕嗎?”
炮兵:“你奶奶的,分人頭的時候沒我們的份,還不許咱們多殺幾個韃子立軍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