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初六,大明開國皇帝,一生戎馬,殺伐果斷的洪武帝駕崩。
諡號,明太祖。
大明家家戶戶,為這個愛民一生的好皇帝舉喪。
同年六月二十九,朱允炆宣布明太祖遺詔,宣布登基,正式接過大明皇權的接力棒。
“皇二孫允炆,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
曾經的皇太孫朱允熥,卻被一道‘太祖遺旨’,正式剝奪了皇權。
旨意中列舉了朱允熥的罪狀,其中有一條就是,在太祖病重期間,不願守在太祖身邊儘孝,實乃大不敬,且大不孝之舉。
而令人覺得諷刺的是,朱允炆改封皇太孫的一條重要緣由,就是‘膝前儘孝,事必躬親’
朱棣扔下手中的詔書,表情中滿是嘲諷:“膝前儘孝?倘若他不那麼‘孝順’,老頭子許還能多活些日子!”
朱樉麵無表情,似乎在打著什麼主意:“你準備怎麼辦?回去奔喪嗎?”
早看穿了他的小九九,朱棣冷笑:“行啊,要去你去唄,我又沒攔著你,順便替我給咱們那位皇帝侄子帶個好。”
朱樉瞥了他一眼:“難道你就甘心?”
“不甘心又怎麼樣?”
朱棣哼了一聲:“他朱允炆又不傻,沒看都借著老頭子的遺詔說了,‘宗室親王藩屏任重,謹守封國,
各處總兵及鎮守官及衛所、府、州縣,悉心儘力,安撫軍民,勿擅離職,赴闕進香者,令佐貳幕職或遣官代行’?”
“哼,也不知這話是老頭子說的,還是朱允炆那孫子說的,這是信不過咱們呐!”
想想朱棣就有些不爽:“他娘的!憑什麼你就能留在西域繼續打仗,老子就得回北平待著?”
“他朱允炆是不是對老子有意見?”
朱樉聞言哈哈大笑。
這是所有壞消息中最好的一個了。
朱允炆登基的旨意遍告全國各行省,其中針對藩王的旨意最令人意外。
馬皇後所生的嫡子有五個,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
再加上其他幾個庶出的兒子,個個如狼似虎。
除了朱標是太子已薨外,其他幾個從大明的東北到西北一字排開,分彆是:
遼王、寧王、燕王、穀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和肅王(朱橚為周王,不在北邊)。
這次西征,動用的是燕王和秦王,其他諸王各守封地並未擅動。
就算這些,也隻是其中一部分。
老朱一共在全國分封了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孫子。
而這些藩王們都有自己的王府和護衛,每人三個。
這三個護衛指的可不是三個人,而是一個總稱,類似於三個衛所。
每個護衛的人數從三千人到一萬九千人不等,總計下來能從九千人到五萬七千人。
藩王們也不是傻子,按照這個規定,自然照著頂格去辦啊。
所以,幾乎每個藩王都有五萬人左右的護衛。
其中,尤以北方九王實權最重。
他們九人的地域分封,將大明的北疆分成了九大軍區,每一個人手下的兵,都是當打之師。
其中,又以燕王朱棣、秦王朱樉兵鋒最盛。
但這些人中,實權最大的卻不是他們兩人,而是晉王朱棡。
身在太原府的朱棡,雖然近些年因為身體原因,已經很少征戰。
即便是這次西征的時候,也隻待在延安府遙遙觀望。
但權利,他卻是最大的。
因為隻有他深獲老朱信任,擁有節製九邊軍權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