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在吃海蠣子的時候,都聽到過一種說法,什麼什麼部位不能吃。
至於撈出來的海蠣子肉嘛,可以再次加工,直接食用。
挖了小半鍋海蠣子肉,唐植桐就收手了,又往裡麵放了大半鍋的水,準備生火開熬。
比如海蠣子的肉唇,由於顏色發黑,就認定是臟的。
海蠣子的內外顏色具有關聯性、一致性,海蠣子不塗唇膏,一眼就能看出來。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海蠣子肉唇的顏色是黑色素沉積,吃了反而有好處。
唐植桐在來這邊之前,曾在市場上見到過袋裝的海蠣子肉,頭不大,看樣子也是熟的,不知道是不是從蠔油生產廠商那邊流傳出來的。
在加熱蠔肉洗澡水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一些糖、鹽、豆瓣醬、水澱粉等調料。
在生產規定嚴格起來之後,各種商品都會被要求在“配料表”一欄寫明各種成分、添加劑,蠔油也不例外。
這其實是國家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保護,但很多人不去關注,根據品牌和名稱去選購蠔油,往往是花了高價卻買了個低配版。
市麵上的好蠔油,並不是名字裡帶“特等”、“特級”、“優等”、“金磚”等字眼的,而是配料表把“蠔汁”放在第一位的。
唐植桐熬好蠔油,直接連鍋收進空間裡,不用冷卻、裝瓶,隨用隨取,有空間就是這麼方便。
就連柴灰和未燒完的木柴唐植桐也沒有浪費,收的那叫一個乾淨,若不是地表燙手,沒有人能看出這裡曾生過火。
乾完這些,已經是下午,唐植桐湊合著用了口飯,然後從空間薅出鮁魚,用斧頭與魚頭親密接觸,這個力度要大,否則錘不死。
薅一條、錘一條,然後再放進去。為了節省時間,唐植桐選的都是大塊頭的。
海裡的大部分動物都很奇特,年幼的跟年長的在肉質上區彆不大,都非常可口,但陸地上就不同了,像那隻撞樹上的野豬,肉又老又柴。
忙完這一切,唐植桐沒著急回去,時間還早,鮁魚太顯眼了。
優哉遊哉的找了個向陽坡麵,躺在軟和的落葉上,唐植桐咬著根狗尾巴草,猶如烏龜一般,曬起了背。
此時,唐植桐非常想念小王同學,想必見到零食,小王同學也會很開心吧?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如果此時是在家裡,就能拉著小王同學搓背了,既能解乏,還能娛樂。
待到夕陽西下,背後冷颼颼的,唐植桐才懶洋洋的起身,晃晃悠悠下了山,沒見什麼人進林場,倒是看見幾輛拉著鬆塔出林場的畜力車。
跟門衛打個招呼,唐植桐回了家屬區。
唐植桐之所以這麼晚回來,就是因為這邊住戶密集,生怕彆人看到自己往外薅鮁魚。
唐植桐不避諱狗,是因為狗不能吐人言,但人不行,人不僅會到處嚷嚷,還會得紅眼病,而且這紅眼病還特麼傳染。
本來是為了照顧大伯、小姑兩家,若是好心辦了壞事,那就得不償失了。
在夜色的掩護下,確認周圍沒人後,唐植桐才從空間裡薅出已經用麻袋裝好的鮁魚,扛著進了大伯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