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吃什麼,一直是困擾著人類的重大問題,甚至從一定程度來說,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千禧年之後,物質極大豐富,麵對燒烤、牛排、米線、炒菜、拉麵、驢肉火燒、肉夾饃、羊肉泡饃等食物,要用排除法,先剔除不想吃的,然後選一個相對來說想吃的。
這個過程有點困難,但總的來說,心情是愉悅的。
而眼下就不同了,每天能吃些什麼果腹,同樣是個讓人非常為難的問題,心情卻不那麼愉悅。
新世紀之後,絕大多數國人都沒有體驗過長期挨餓的滋味。
所麵對的最大饑餓無非是減肥時對碳水誘惑的抵製。
看的最多的無非是從網絡上看到的留守兒童的日常:
早上吃什麼?
洋芋!
中午吃什麼?
洋芋!
晚上吃什麼?
洋芋!
方便麵不能天天吃。
不能天天吃,今天他生日。
……
而眼下,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放大一百倍都不為過。
“媽,我餓。”鳳芝跑了一趟廁所,寫完作業後,捂著肚子,可憐兮兮的對張桂芳說道。
“媽,吃點點心吧,一人一塊。”唐植桐肚子也餓,從家裡開始卡著定量吃到今天,已經馬上一月了,即便周末偶有蛋白質補充,但遠遠不夠,身體中脂肪的消耗速度遠比想象中的快。
唐植桐此時無比懷念上一世的日子,可以在眾多選擇中排除自己不想吃的,選擇自己相對比較想吃的一項。
哪怕在減肥的時候,也有水果、酸奶、減脂餐可以選擇。
減過肥的都知道,無非是管住嘴、邁開腿,一個月瘦個十來斤不是癡人說夢。
但眼下定量卡住了,嘴也管住了,不過交通基本靠腿,想躺床上也不現實,所以體重也會相應下降。
哪怕是小王同學,雖然沒有生養過,但也有下垂、縮水的趨勢。
“唉,吃吧。”張桂芳歎口氣,起身給孩子們拿點心,她新陳代謝比年輕人慢一點,但饑餓不分年齡,她胃裡也不好受。
鳳芝是跟著張桂芳睡的,作為母親,自己的孩子什麼模樣,她再清楚不過。
鳳芝雖然嘴饞,但這一個月以來很能體諒家裡的情況,從來沒有偷家裡的東西吃,也沒有額外要求什麼東西吃,更沒有因為餓或者饞撒潑打滾求照顧。
相對應的,孩子瘦了。
說不心疼是假的,但張桂芳也不好給女兒開小灶,婆婆、包括她有限的人生經驗都在告訴她,要儘量保持一個較低的飯量,這樣才能比彆人堅持更長時間,能在災年裡活下來。
唐植桐兩口子配發的都是桃酥,所以今天的加餐是桃酥。
唐植桐不知道桃酥起源於何時,但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桃酥一直是走親訪友的最佳禮品,是很多人童年中不可多得的美味。
可以乾吃,可以蘸水吃,還可以開水衝雞蛋泡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