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終於要出發了,葉耀東也鬆了口氣,與他們核對完海圖後就交代工人們準備出發,而他也往舵樓上走。
茫茫大海,船行到哪裡,要到哪去,老漁民都是靠著海圖跟羅盤,一些科技類的東西,他們用的沒那麼習慣,都是一起相結合使用。
葉耀東又在自己漁船上攜帶的係統定位了一下。
要不是想著多幾條船也有個照應,他早就一個人直接開船走了,這還更省事一點。
也還好之前稍微試著接觸過,兩人都是可以相處的,跟他爹喝酒的時候,剛開始客客氣氣,後麵已經跟他爹稱兄道弟了。
葉耀東沒有搶在前麵航行,而是落後兩條船一小段距離,默默的跟著。
頻道裡也就剛行駛出去的時候有簡短的說兩句,後麵也沒有再聊天了,畢竟也不是講電話,這種信號沒有特彆強,都是滋啦響的接收。
也就是他的那群朋友興奮的會嘰嘰喳喳,也是話多,不嫌棄,還能講個不停。
他聽著這種滋啦聲都沒什麼說話的欲望,一般都默默的聽著,大多時候都是關閉或者是調到公眾頻道聽廣播信息。
冬日裡,暖陽灑向海麵,他通過駕駛室看向外麵,隻覺得冷風裡又帶著一點溫暖的氣息。
工人們已經都回到船艙休息了,這一回船上足足有14個人,加上他15人。
而他的休息室就在駕駛艙的後半段,不跟工人們擠在一塊休息了。
他們現在三條船正在全力的趕往捕撈地點,他預估過了,捕撈的海域距離海港大約100海裡不到,漁船需航行5多個小時。
這還是因為他們船大,馬力足,換東升號的話,可能得開七八個小時。
他們是往東南方向行駛,一路行駛過去,遇上的漁船也越來越大,並且越來越少,直到開了兩小時以後,就再也遇不到船隻了。
隻有一直跟隨漁船的海鳥還在身後飛舞,並且時不時俯衝而下,捕食著被漁船掛槳帶起的魚蝦。
開遠了以後,他們也時不時能看到天邊一閃而過的黑影
葉耀東眼力好,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那一閃而過的黑影,他也看清了是超大魔鬼魚,這魚就喜歡時不時的放風箏,跳出海麵又滑行落下,黑漆漆的又大,離著距離也極好辨認。
以前有運氣好的時候,從他們漁船上空滑翔而過,還能給他們捕到。
現在隻是肉眼看見它在遠處衝出水麵又滑落,誰也不知道落在哪裡,沒辦法去追逐。
對他們現在來說,也是先趕往捕撈海域比較重要,要是順路能遇到魚群或者其他能撈的值錢大魚,那肯定也不能錯過。
葉耀東是一直跟著兩條漁船走的,這也有一個好處,不用自己去特意辨彆方向,擔憂前方,跟著走就行,前頭的那兩條船都是老航海人了。
不過,他們也沒有開到目的地才放網,跟以前他的捕撈方式也很像。
開到半途,他就聽到頻道裡麵傳來滋啦聲,趙成周在通知可以減速準備在附近下網了,然後邊拖網邊繼續前行。
葉耀東看了一下顯示屏,大概也航行了五六十海裡了。
作為一個後輩,他也謙遜地聽指揮,通知不用全速航行,可以在附近放網了,他也減緩速度,應了一聲,就也拿個喇叭去通知船工。
但也不是立即下網的,他將漁船往周圍偏離了一下,跟另外兩條船保持一定距離,並且使用聲納探測,先在附近周圍尋找魚群。
在航行的途中,為了確保安全,他漁船上的聲呐,可是一直都是開啟的,就是為了規避障礙,避免擱淺或觸礁。
畢竟也是第一回跟這兩條船出海,多上點心錯不了。
所以這也是他一直跟在身後,不需要怎麼動腦子的原因,畢竟有科技。
東升號上麵可沒有聲納探測器,畢竟也才24米的船,前兩年不要說技術有限了,經費也有限,都是憑經驗,盲目的下網拖動捕撈,完全就是碰運氣。
而另外那兩條船也分開來,在附近慢慢的尋找著,也並沒有馬上就下網,看樣子漁船也升級過。
據他在舟市的造船廠了解過,聲納設備也就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才變得實惠了一點,讓中小型的漁船也能負擔得起。
不然,前幾年不要說中小型漁船了,中大型漁船都得下血本才能安裝一個最基礎的。
他有看過,那個聲納隻配有簡單的顯示屏,顯示聲波反射圖像,沒有他現在這一台先進,但是也能提供足夠的信息夠現在人使用了。
他一邊看著顯示屏,一邊開始在周圍緩慢的移動,並且留意著跟另外兩條船相隔的距離,避免走丟。
在他留意著顯示屏,慢慢尋找的時候,那兩條船已經陸陸續續找好位置下網了,並且頻道的滋啦聲也傳來他們的對話。
“我找好位置下網了……”
“我這邊也差不多,不要偏離,方向進行前行……”
第(1/3)頁
第(2/3)頁
葉耀東也回應了一下,“我找找看,找個好一點的下網點,你們先乾你們的。”
“差不多就得了……反正也差不了,剛出來,邊走邊拖……”
“哎…好……”
他能看到顯示屏上好多個綠色的小點,一路行駛過來,他都斷斷續續能看到。
不同顏色的圖形代表著魚群的密度,他在周圍轉了一圈,看到的都是一些綠色的小點。
一般是綠色,黃色,紅色顏色越深,說明魚群的密度越大,還有回聲的強度。
他在周圍轉了一圈,乾脆也不找了,也去通知工人下網,然後根據魚群的位置,調整航行的方向跟速度。
頂多等會兒邊航行邊看,有沒有更密集的區域,哪裡更密集往哪裡走。
反正現在能探測到的魚群密度比上輩子強多了,現在資源還是很豐富的。
顯示屏上隨便看一下,基本密密麻麻都是綠點,上輩子出海捕撈探測到的都是很零散的分布,都得耐心的慢慢尋找魚群。
這年頭,真的隻要有漁船敢去遠一點的海域捕撈,都是閉著眼睛就能遇到魚群,隻是密度強還是弱的區彆。
這條遠洋1號船配套的漁網並沒有比東升號長多少,照樣還是三百多米,不過配套的鋼絲繩卻另外還有幾百米,因為深海底下的深度自然也更深。
工人們將漁網抬起來,通過船尾的滑道慢慢的放入水中,並且通過絞盤和滑輪係統將漁網完全展開,確保網口張開狀態。
也會在網的兩側安裝網板,利用水流的作用,將網口撐開,增加捕獲效率。
葉耀東也關注著他們下網的情況,並且把船速控製在2~4節之間,然後一麵留意著顯示屏,一麵留意著海麵上另外兩條船的行駛方向,避免與他們偏離太遠。
“都下網了,那你們就看著情況走,感覺哪裡有貨就往哪裡去,不要偏離太遠就行……”
這話一聽就知道是跟他講的,葉耀東也回應著。
“知道。”
“阿東啊,之前你說,你這一趟隻打算出來半個月左右,就返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