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些不樂意,就會和其他歸順的牧民發生衝突。”
“也許是在草原上的時候,他們橫行習慣了,發生什麼事情,不管有理無理,都是以拳頭硬說了算,哪怕來歸順我們,也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我對他們,算是很寬容了,但他們比較難管。”
“他們此時的造反,還不一定有什麼訴求,或許是在某些方麵認為自己理虧,就想鬨事。”
平安簡單地說了說。
景清說道:“都已經歸順了,就應該放棄以前在草原上的那一套。”
平安搖頭道:“有些習慣,是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不是那麼容易改掉。”
朱炫讚同道:“這樣一來,就需要用重典,壓下他們了。”
“殿下說得對!”
平安讚同道:“我一直嚴格要求,以重典來治理這裡,隻要是犯事、犯法了,不管是誰,必須受罰,重有重罰,輕有輕罰。”
景清聽著,若有所思,認為很有道理,又問:“平將軍就不擔心,他們全部造反了?”
平安笑道:“那也要看他們有沒有全部造反的實力,以及舍不舍得造反了!”
停頓了一會,他繼續解釋說道:“殿下建造歸化馬市以來,不少前來歸順我們的牧民,都嘗到了在馬市的甜頭,體會過歸順我們大明的好處,他們不想再回去過以前的艱苦生活。”
武力鎮壓,再以利益誘導。
可以很好地把歸順的牧民控製在手中。
他們就算想要造反,也得考慮一下造反的後果。
“我的治理確實很嚴格,但隻要不犯事,還是可以正常生活,在這裡的日子很不錯,真正會反抗的,都是那些不安分的人,正常人在得到這樣的生活之後,誰還願意造反?”平安又說道。
景清聽著,連連點頭。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可見平安在這裡的治理,做得還是很不錯。
但是,治理得再怎麼好,不安分的人還是無法避免。
有些人得到部分利益,就想要更多的利益。
也有些本來就是衝動、暴躁的人,以前在草原上欺善怕惡慣了,就比如眼前那個要造反的部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平安做得很對。”
朱炫聽完了,再考慮片刻,讚同地點頭道。
“多謝殿下的讚賞。”
能夠得到承認,平安連忙躬身說道。
景清學到了這些,先在腦子裡記下來,到時候在朵甘都司,看能否借用一下。
這些東西都是平安在這裡,通過治理摸索出來的方法,朱炫可以猜想,能把這一套方法摸索出來,肯定用了不少精力,還試錯過不少步驟,來之不易。
“回去之後,把平安的待遇提一提。”
“看平安家中,有沒有彆的子弟,年齡合適了,可以去當官,當武將的。”
“給他們安排個位置才行。”
朱炫心裡在想。
除了獎勵平安,也有穩住平安,繼續在這裡治理的意思,正如平安自己說的,有賞有罰,配合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