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齊玄素見識了“魔刀”的厲害,既感歎那位在牆壁上刻下文字的前輩高人道行通天,也越發堅定了修煉“魔刀”的決心。
難怪孫合悟讓他先通讀一遍,這才剛剛讀到第九刀而已,僅就原文而言,他不刻意領悟其中真意,隻是走馬觀花地用目光過了個數,沒有第一印象的數百刀那麼多,卻也絕不算少,剛好九十九刀。
九為數之極,除了象征數之始的“一”,道門之人最是偏愛這個數字。
從九到九十九,中間隔著一個九十,齊玄素想要通讀一遍“魔刀”原文,還差得遠呢。
齊玄素入定片刻,恢複身上的傷勢和消耗的真氣還在其次,關鍵是恢複一番廝殺所花費的精神,準備下一次交手。
先前那番交手,齊玄素沒有絲毫防備,失了先手,又貿然使用並不熟練的“先天神算”,等同是作繭自縛,一步錯步步皆錯,最終滿盤皆輸,所以齊玄素覺得若是做好充足準備再來一次,絕不會止步於第九刀。
半個時辰後,齊玄素恢複完畢,隻覺得精氣神都調整到了巔峰狀態,也不再用手刀或者“鬼刀”,而是直接從須彌物中取出“飛英”,然後才沉浸到牆壁上的文字之中。
不多時後,那個持刀身影再度出現在齊玄素的麵前,朝著齊玄素衝殺而來。
齊玄素不閃不避,舉起手中的“飛英”,直接從正麵迎了上去。
這一次,齊玄素不再刻意用取巧手段,而是憑借自己的經驗、直覺、本能與這道身影交手。
兩人戰在一處,完全不能稱之為較技比試,根本就是生死相搏,不花哨,不好看,卻絕對要命。
雙刀交錯之間,隻有基礎刀招的不斷變化組合,怎麼簡單怎麼來,怎麼直接怎麼來。
齊玄素由此領會出“魔刀”的第一重真意——殺人術。
這是一門純粹的殺人術,宋政之所以創造出這門功法,不是為了流傳後世,也不是為了傳授弟子,更不是印證什麼、探索什麼,純粹就是為了讓他能更加效率地殺人。
殺一個血流成河,殺一個白骨如山,殺一個屍山血海。
宋政生於亂世,那是一個人命賤如草的世道,饑荒瘟疫、兵連禍結,真正是赤地千裡、白骨盈野,乃至於十室九空、易子而食。他是見慣了生死之人,也是極不在意生死之人,此刀之中絕無一分一毫的道德負擔,故而也沒有一絲一毫的遲疑。
沒有遲疑,擺脫束縛,才能有望將一個“快”字發揮到極致。
不過比起上一次的手忙腳亂,齊玄素這次有了長足的進步,一直堅持到第十八刀才被一刀割喉,就此落敗。
第(1/3)頁
第(2/3)頁
隻是齊玄素並不滿意。
因為齊玄素和那個身影,並沒有實質的不同,境界修為相同,體魄、真氣、體力相當,結果齊玄素在二十刀內被人家手起刀落“斬於馬下”,這是純粹的技不如人,沒有任何借口可找,這也是齊玄素第一次遇到同境之中能在生死搏殺中碾壓他的對手。
齊玄素坐在地上,慢慢回想那道身影施展的刀招,嘗試著模仿一二,可齊玄素卻發現很難模仿。
原因很簡單,這些刀招說得好聽些叫作隨機應變,說得難聽些就是雜亂無章,完全是根據齊玄素的變化而變化,倒像是專門為了破解“大衍靈刀”而創的一套刀法。
由此,齊玄素大約明白一件事,“魔刀”的根本不在於刀招,而在於其真意,即根本理念和邏輯。所以這門大成之法的門檻相對較高,要有一定的刀法基礎,最好是生死搏殺經驗豐富,換成一個不會用刀之人,或是沒有經曆過生死之戰的花圃道士,根本無從著手。
正巧,齊玄素就是那種有一定刀法基礎並且生死之戰經驗豐富的人。
接下來的幾個時辰,齊玄素又嘗試了幾次,最長的一次堅持到了第二十四刀,殊為不易。因為那道自文字中生出的身影並非一成不變,不是齊玄素死記硬背他的招數便可過關,而是隨著齊玄素變招也生出新的變化,逼迫著齊玄素去揣度、模仿、理解、解構它的出刀邏輯和原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方能抵擋。
雖說“魔刀”是如野獸一般,以本能為驅使,但野獸的狩獵本能也是從一次次捕獵中磨練出來的,沒有出生就會捕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