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易也沒有為難他,徑直說道:“仲尼公追尋周公之道,以孤看來,仲尼公雖然在政事上不如周公,但道德上卻並不稍差半分。
上古的先賢我們是見不到的,但近代的賢人卻就在孤的眼前,又何必舍近而求遠呢?
周公的道難道和堯舜時的賢臣一樣嗎?
自然不是!
所以周公的道隻能用來侍奉成王和康王,而不能用來侍奉堯舜。
仲尼公心中的大道難道和周公的道是一樣的嗎?
也不是!
既然如此,仲尼公怎麼能夠用周公的道,來侍奉當代的君王呢?
孤認為這是不妥當的!”
秦易的第一問還隻是鋪墊,這第二問是直接亮劍!
轟!
孔子隻覺腦海中嗡嗡作響。
他曾經拜見過老子,那是一個如同天上蒼龍的聖人,他深深的折服於老子的智慧,並在之後感悟了“至誠之道”的心靈境界。
但拜見老子的時候,他尚且能爭論,比如他不讚同老子小國寡民的觀點。
現在麵對秦易的尖銳之問,他卻不知道該要怎麼去回答了。
他當然不能回答!
秦易所說的,是兩千年以來,無數人研究、批判儒學後提出的振聾發聵之問。
如果孔子真的能回答,他就不是人,而是神!
他就不會創建一個需要縫縫補補的學說,而是直接創建一套可以萬世不易的法門!
眼見孔子被自己一通組合拳打暈,秦易趁熱打鐵,又問出了第三問。
“孤曾經聽聞仲尼公向諸侯宣講仁恕之道,卻不知道仲尼公認為什麼才是仁呢?”
這一問,孔子以及儒家弟子紛紛眼神亮起來,這可是儒家核心。
孔子道:“克己複禮便是仁,對君王忠、對友人禮、對父母孝,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小人呢?”
秦易肅然問道:“那些不遵從教化的小人呢?
仲尼公所講求的仁,最終是為了使天下回到那個人人講禮的時代,因為您看到了太多的戰亂,太多的生死,太多的上下顛倒、陰陽失序。
孤聽聞您認為管仲達到了仁的標準,他其實是個不知禮的人,他既然能夠達到仁的標準,那仲尼公是看重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了?
那孤有一番言語,不知道仲尼公是否願意聽?”
孔子感受到玄公要真正說出心中所想了,他躬身作揖,正聲道:“丘,聆聽公言!”
秦易從上首站起來,他身形挺拔若青鬆,眉眼如同日月般尊貴,縱然誰看到都要讚歎一聲,人主之相!
秦易一步步走到殿中,背手負道:“我玄國先祖黃帝,因為蚩尤禍亂九州,於是手持神劍斬殺他於逐鹿之地。
夏桀、商紂禍亂天下,商湯、武王於是聯合諸侯推翻暴君的統治。
這些上古的聖王,可以說是仁者了。
但他們卻不曾用言語去規勸暴君成為克己複禮的君子。
諸公認為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