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皖省四月份的風雲企業家,那絕對非檀錦程跟董京桂這兩個人莫屬了。
董京桂在廬州跟著得瑟了幾天之後,回了趟老鄉考察,之後就回無錫了,他隻是跟投,用不著像檀錦程一樣一直呆在這邊。
說起來參股航新時代也是董京桂還有他的雅滴集團在投資領域的一次嘗試。
眼瞅著閃馳在投資領域混得風生水起,作為同行的巨頭們要說不動心,那肯定是假的,電動車的銷量爆增是全行業的。
行業前四的銷量無需多言,像是比德文這種因為請了華仔代言,銷量也是暴增,產能在當年就能夠消化掉。
還有一些跨行的企業來賣電動車,例如賣空調的奧柯馬,賣內衣的紅豆,賣摩托車的宗申,他們的電動車也都賣得很不錯。
這些企業由於有著雄厚的資金支持,進場雖稍晚,但速度很快,很快就成長為第二梯隊成員,在電動車行業裡也沒少賺。
拿奧柯馬來說,他們去年最開始對外公布的銷售量是48萬輛,號稱全行業第一。
不過隨著閃馳,芯日,綠原以及雅滴這些頭部企業紛紛公布具體的銷量,他們這個年度48萬輛的銷售被證實水份較大,但算下來30萬輛應該是有的。
跟汽車行業一樣,電動車行業也有虛報銷量的毛病,不過由於閃馳的不配合,頭部企業對於銷量數據虛報還是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頭部企業都不怎麼虛報了,後排的自然也不太好搞得太虛,奧柯馬被打臉就是例子,無形當中也算是整頓了一下市場。
這樣做也有一定的好處,避免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創業者無腦進場;沒辦法,這時間段的電動車是真的好賣,大批的創業者盯上了這個行業。
第三梯隊的廠商基本都是那些產能比較有限的,年產量在30萬輛以下的,至於後排的則是那些雜牌的,年產量幾萬輛的小作坊。
小作坊其實也不少賺,按最低一輛電動車淨賺100元的標準計算,一年賣個千把輛也有10多萬的利潤了,這可比上班強太多了。
其實服裝產業也是如此,人工成本低,買一些二手平車,無需做什麼自己的品牌,招個10幾20名工人,一年下來就能不少賺。
這年頭對於普通的創業者其實還是非常善意的,肯吃苦沉得下心思,其實很多賺錢的機會。
前世賣盒飯其實也是沾了時代的光,工地到處都是,隻要吃得下苦,一部小推車就能不少賺。
此外就是做燒烤這樣的路邊攤,同樣是非常賺錢,成本非常的低廉,喝多了還可以亂收錢,你根本就發現不了。
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賺錢的機會多,消費的機會自然也就多了,老百姓手裡有錢根本就無需你做什麼刺激,自然而然的就去消費了。
閃馳是做消費品類的,業績好大家多少能想象得出一些,但正式公布了2006年的業績以及2007年營收預期,也是嚇了公眾一跳。
2006年收購的那些公司都沒有並表,能公布的也就本部幾家子公司的營收而已,真正讓公眾大吃一驚的了是閃馳集團2007年營收預期。
一季度已經過去,上市公司的季報以及年報也在分批公布了,一家公司在年頭設定一年的營收預期是很平常的事情,閃馳雖然不是上市公司,但對外公布一下營收預期也屬正常。
通過並購快速擴張的閃馳集團,旗下的業務已經從最初的電動車,涵蓋到如今的服裝,3c電子產品,零部件,電池等幾大板塊。
年營收50億的目標,更是直奔民營500強的門檻而去,而這樣一家公司僅僅才成立三個年頭!
“真的是教科書般級的成長經曆啊。”
原始積累之後,抓住熱門行業爆發的機遇快速擴張,梭哈式的投入,之後又在立足穩定的同時,開始大肆的並購,從零部件開始,並購以及入股了不少產業鏈上的公司。
隨之便是企業改製,將互聯網這一塊業務剝離出去,順帶著將原來發家的服裝貿易業務重新並入旗下,這其中是以換股的模式,沒有花一分錢就獲得了一家營收十分可觀的公司。
在閃馳改製的過程當中,從事服裝貿易的錦鵬實業沒有花錢,從事電機以及控製器生產的八方電氣也沒花多少錢,都是通過換股的方法進行的。
唯一花了點錢的也就是收購深城的得先電子,這種操盤手法就很有資本運營的影子了。
國內民營企業,玩資本運作的不是沒有,但在新興的電動車行業裡還是比較少的,像閃馳這樣的大規模資本運作的還是少見的,更多的企業經營模式還是比較傳統。
比起傳統企業的經營思維,閃馳這種跟各路資本方合作的方式,明顯要符合新時代企業的經營思維一些,在高速發展的經濟基礎下,合作共贏才是最好的方式。
不過閃馳集團也有不少的問題,已經是這麼大一家集團性的公司了,董事會就像是形同虛設一樣,公司所有的經營思路皆出自其創始人,也就是董事長檀錦程。
這樣的經營思路,放在一年多之前的閃馳科技身上是沒什麼問題的,那會兒公司規模小經不起折騰,老板一言堂的方式其實更有利於公司經營。
但現在已經是年營收有50億預期的大型集團企業了,營收規模直逼民營500強,如果老板在決策上出現什麼問題,對於公司來說是致命的。
檀錦程平常不怎麼看是報紙,沒那個時間,這些都是閃馳的營銷部門同事以及檀立華告訴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