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村由於是宗族村,很難接納外地人,在人口上一直都沒有特彆大的進步。
下沙村是四方八麵逃難來的,宗族觀念沒那麼強,以至於在很短的時間裡,人口數量遠超陳家村。
再加上當初碼頭的選址,成了陳家村心裡頭永遠的痛,對他們來說,仿佛擔擔島被下沙村的人偷搶了一樣。
而就是在這種互相怨恨的環境下,因為一件極小的口角事件,最終演變成了兩村的械鬥。
其實,哪怕到今天,陳家村對下沙村依舊有很大的怨念,兩村人的聯絡非常的少。
兩個村通婚的極少,加上阿爹阿娘這一對,兩個村通婚的不到三對。
陳家村的人很少到擔擔島碼頭這邊來坐輪渡,一般都是坐他們村自己的老客船。
且不允許下沙村的人,去他們村所屬的那片近海下網捕魚,雙方漁民在交界處碰上了也經常發生口角。
可由於當年械鬥死過人的緣故,這些年雙方也就僅限於嘴巴上罵罵,大家也不再那麼上頭了。
老太太離開沒多久。
李家又恢複了往常的平靜,大家該捕魚的捕魚,該賺錢的賺錢,就是阿娘的歎息聲,明顯多了不少。
鯁在喉嚨的那根刺拔掉後,她反而有那麼點失落,最近總是沒精打采的。
李多魚雖兩世為人,可碰到這種事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安慰阿娘,感覺有些事情,隻能交給時間慢慢去撫平。
而小舅陳冬青上電視後,前去找他的養殖戶越來越多,聽說水產研究所每天都有不少人排隊去諮詢海帶養殖的。
這混蛋可能是自己被問煩了,就把大量的養殖戶往他這邊引,導致很多人都跑來擔擔島找他取經。
前腳,接待完一波養殖戶,說不定後腳又得接待一批前來擔擔島考察的考察團。
而這期間,他的鰻魚廠也正式步入了正軌,鰻魚苗開口後,就是不停地在燒錢。
最為開口餌的紅蟲要整整喂養一個多月,近十萬尾的鰻魚苗一天要吃三頓,一天就得消耗五十斤左右的紅蟲,單單每日紅蟲的成本就要一百塊。
從大伯母那親戚那裡獲得的賠償,剛好隻有鰻魚苗七天的消耗。
而村裡麵那些出去抓紅蟲的,各個都喜笑顏開,最誇張的一天,有個叫德林的村民,在縣裡麵的臭水溝裡捕撈了近三十斤的紅蟲,一天就從李多魚這裡賺走了六十塊錢。
幸好歐哥非常的給力,他也在大竹村幫他收紅蟲,可賣給他的價格才一塊五。
紅蟲連續喂養了半個月,鰻魚苗的個頭明顯長大了許多,跟剛抓來的相比,足足大了三倍左右,食量也跟著增大了不少。
可李多魚也跟著破產了。
現在最讓他頭疼的是,再過半個月,鰻魚馬上就要開始轉飼料養殖了。
可專門用來養殖鰻魚的魚粉還沒有著落,李多魚甚至跑到了榕城的飼料廠去詢問。
結果對方連魚粉是什麼都不知道,想要魚粉的話,就必須親自製作。
魚粉的製作過程是有點複雜,好在李多魚曾經製作過。
魚粉分為三種雜魚粉、紅魚粉和白魚粉。
雜魚粉顧名思義,就是雜魚乾做成的粉末,紅魚粉,則是紅肉魚類做成的,白魚粉則是鱈魚、鰈魚這種白肉魚類做成的魚粉。
前世,他們那裡的鰻魚廠一般都是買進口的鱈魚白魚粉當做鰻魚的餌料。
說起來,鰻魚真的是非常難養且挑食的生物,鰻魚的消化道非常的短,魚粉要是不夠細的話。
就會消化不好,很容易犯胃病,李多魚要是想弄出高質量的魚粉,還得買一台魚粉研磨器。
可在這個年代,並沒有生產專門用來研磨的魚粉的機器,隻能用磨麵粉的機器來代替。
購買這些設備,外加雜七雜八的各種投資,李多魚在養鰻廠一共花費了三萬多塊。
底褲感覺都被扒光了,身上連一百塊都拿不出來,且還欠了信用社兩萬塊。
李多魚覺得自己應該是重生後,最窮的那一位,都到這個世界一年多了,反而把自己變成了下沙村“首負”。
可李多魚倒是一點也不慌,因為想給他送錢的人,真的太多了。
鎮上信用社的張主任,前段時間,甚至親自跑到擔擔島來,參觀了下他的鰻魚養殖廠。
新元水產公司的陳元素知道李多魚已經開始養鰻魚後,感覺比李多魚還要著急。
鰻魚能不能養起來都不知道,她就已經預定了大幾千條,畢竟蒲燒鰻魚是日料繞不過的一道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