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礙眼的兩位欽差,南陽王府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安寧。
薑韶華親筆寫了奏折後,又寫了幾封信去京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待。
和王丞相角力扳手腕,當然從來不是輕鬆容易的事,急躁不得。
奏折公文一來一回,在路上就得大半個月,再算上朝臣們討論商榷,太皇太後黨和丞相黨角力等等,耗費的時間就更久了。
且耐心等著便是。
宋淵也寫了信,讓人送去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的反應比朝廷快多了,小半個月後就有了回音。
“啟稟郡主,博陵崔氏派人送了信來。”宋淵笑著稟報:“送信來的,是崔氏家主的長子,還有崔渡那一房的長輩。”
崔氏長子,也就是未來的崔家家主。崔渡“出身”旁支,這一房的長輩也來了。可見博陵崔氏對崔渡的重視——也由不得崔家不重視。
南陽郡新糧在北方迅速推廣。博陵郡位於定州,是北方最有名望的世家之一,對玉米紅薯這兩種抗旱產量極高的新糧自然不陌生。事實上,博陵崔氏的家主頗有決斷,是最早從湯氏糧鋪買來新糧糧種的一批人。經過去年一年的耕種大豐收之後,對新糧推崇備至。
他們也曾私下打聽過,這新糧到底是誰種出來的。可惜湯氏糧鋪的人口風一個比一個緊,根本打探不出消息。
怎麼也沒想到,打聽來打聽去,種出新糧的姓崔,就是博陵崔氏的子弟!
沒錯,崔渡就是崔家的兒郎!當年出生的時候,就有吉兆,名字還是家主親自起的。
至於後來為何會流落在外到了南陽郡,其中確實有些曲折的故事。不過,這些故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崔氏最出色的子弟,如今是南陽郡的能臣,是大梁棟梁之才。
朝廷定然要重重嘉獎。這份榮耀,不僅屬於南陽郡屬於崔渡,也屬於博陵崔氏。
薑韶華看完崔氏家主來信,笑了一笑:“這老狐狸,反應倒是快得很。嗅著好處就來了。”
一個家族的興旺,從來不是一兩個人的事,而是家族齊心合力,要一輩又一輩的人努力。歸根究底,還是要有人。這裡的人,是有能耐有出息有本事的子孫兒郎。
薑韶華之前給崔渡安排崔氏子弟的身份,對崔家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將崔渡記進族譜裡,是給南陽郡主顏麵。之後並未走動。
現在就不同了。崔渡這般年少有為,將來或許還有更大的造化,博陵崔氏必須要重視且示好。
宋淵也出身大族,自然清楚大族行事做派,聞言笑道:“這對崔渡來說,也是一樁好事。”
崔家派了人來,將崔渡的身份擺到明處。以後崔渡有什麼事,崔家就要出頭出力。
薑韶華笑著嗯一聲,吩咐道:“將崔家人請進來,本郡主見上一見。”
……
片刻後,崔氏一行人進了正堂。
這一行共有六人,皆是崔氏嫡係。最年長的約有六旬,頭發花白。最年輕的,隻有十六七歲。領頭的男子約有四旬,正值盛年,身量中等,麵容端正,氣度不凡。正是崔氏家主的長子崔平。
崔平領著眾人拱手見禮:“見過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