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被派去豫州做刺史的陳縣令,現在應該改口叫陳刺史了。
陳刺史在四月接到朝廷調令,立刻收拾行李啟程去豫州,在路上行了一個多月,才到豫州。算一算時日,這是到了豫州就立刻寫了信回來。
這封信寫的十分厚實,足足有六頁。
馮長史放下公務,仔細地看信。
陳刺史在信中,詳細描述了豫州現在的情形。被豫州亂軍禍亂過的郡縣,實在淒慘。有許多百姓家中男丁被強征去當兵,或死在了亂戰裡,或被朝廷大軍俘虜。家中少了男丁的,耽誤了秋收春耕,今年怕是要饑荒。這還算好的,更慘的是被抓去修城牆的百姓,被拖上城頭送死的老弱婦孺,還有死於亂軍踐踏的女子……
豫州經此大亂,到底死了多少人,根本無法統計。粗略算來,不會少於三萬。豫州的人口,銳減了十分之一。
比人口銳減更可怕的,是人心動蕩不安。有許多豫州百姓,拋了家業往外逃,成了流民。
流民若是無處安身,很快就會成為流匪。流竄到哪裡,哪裡就會亂起來。
陳刺史去的時候,就預料到情形棘手,還特意從親衛營“借”了五百精兵。寫信回來,是因為五百精兵不夠用,還得繼續“借”兵。
另外,豫州缺糧,更缺糧種。朝廷那邊,肯定會撥糧撥銀子。南陽郡這裡再能支持一二,最好不過。
當年盧琮任平州刺史的時候,南陽郡出人出糧出力出銀子,花費無數。到了陳刺史這兒,馮長史更沒二話,肯定要“支持”。
接下來,又是忙得人仰馬翻。
三天後,熬得雙目通紅的馮長史,調撥出了十萬石糧食和能供二十萬畝良田耕種的糧種,又撥了十萬兩現銀。然後再從親衛營調派一千精兵,將糧食和銀子送去豫州。這一千精兵,自然也就留在豫州,聽候陳刺史差遣。
朝廷衙門多規矩多,事事都要章程。要辦妥這些事,少說也得一兩個月。到馮長史這兒,錢糧都歸他管,現在連親衛營也都他管著。辦事效率高了幾倍不止。
由此,也可見天子對他的信重。
他這個王府長史,如今就是南陽王府實際上的掌權人。諸事都有先辦後稟的權利。
人生在世,遇到這樣的明主,給他這樣的權柄和信任。他和陳長史一樣,唯有鞠躬儘瘁死而後已了。
……
第(1/3)頁
第(2/3)頁
陳刺史一共寫了三封信,一封送到了南陽王府。另外兩封送到了京城。一封給自家親爹陳長史,另一封則是給天子的。
信中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尋求“支持”。
陳長史看完信後,也心疼自家兒子。被亂軍禍禍過的豫州,和當年的平州差不多。破壞容易,穩住民心重建豫州卻不是易事。至少要耗費幾年之功。
自家兒子能不支持嗎?
必須得支持。
陳長史思忖片刻,就去見天子。
“陳長史來得正好,”薑韶華不等陳長史張口便說道:“陳刺史給朕寫信,眼下豫州實在慘烈,大小官員幾乎都被殺光了,死了許多百姓,人心惶惶。朝廷得立刻派官撥糧,迅速穩住豫州。”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陳長史有些羞愧:“老臣也正是為了這樁事來見皇上。私心過重,實在慚愧。”
薑韶華微笑道:“彆說陳長史,就是朕也有私心。陳刺史是朕的心腹,朕派他去豫州,是盼著他能替朕管好豫州。他張口了,朕豈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