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幾天,到十二月中旬陸陸續續地出成績。
孫山以為一流的四大書院落榜已經夠難堪了,可如今二流的幾間書院全都落榜,或許不能說全都落榜。
免學費的考不上,考上的都要收高價費用。
對他最友好書院屬於三益書院。
這是一家廣州府的江、何、黎合族祠。
向江氏,何氏,黎氏招收學子,同時也招收少量的外姓學子。
而孫山剛巧就考上他們的書院。
書院的學費50兩一年,住宿費、生活費,紙墨筆硯費另外算。
對比一下四大書院之一的越華書院學費便宜了一半,算得上孫山被招錄的幾所書院最便宜的。
江家,何家(並不是大表哥何書瑜的何家),黎家三家是小家族,不是大家族。
三家先祖是好友兼同窗並且一起考上舉人,等老了都回到老家後,三家先祖合計了一下,湊錢出來辦書院。
三益書院的“三”表示由三家人一起來創辦。
慢慢地書院越辦越好,從小小的私塾到書院,最後擠進廣州府的前十名。
一開始隻向三家子弟招生,後來覺得三家子弟的生源太單一了,慢慢地向外姓人招生。招生規則和四大書院大差不大,優秀的學子免費讀書,資質偏上的交錢讀書,最差等的學子用錢買名額。
而孫山算得上三益書院眼中的資質還湊合,可以給機會上學的情況。
三益書院在新朝出了三位進士,十位舉人,至於秀才更是無數。
新朝短短的三十一年,出了三位進士,整體來看,還是不錯的書院。
聽說三位進士在朝中頗有實力,所以有好多學子去報考。
或許有人覺得隻不過出來三位進士有什麼了不起。
但漳州府自從新朝以來,一個進士都沒有。
等於一間小小的三益書院完勝漳州府所有的書院。
孫山可不會小瞧三益書院的實力。
要說50兩一年,孫家能負擔得起。
可孫山還是非常猶豫,50兩一年的學費對於孫家來說還是偏貴,加上住宿,生活,筆墨紙硯,人情世故的費用,一年起碼要120兩。
就算孫大姑和何姑丈願意支出孫山讀書,孫家負責日常的開支也難。
孫山歎了一口氣,最終決定不讀,回漳州府府學讀書。
他從農村出來,讀太貴的書,不值得讀。
他不想因為自己的讀書,讓本來小日子過得去的日子變得很難過得去。
孫伯民和蘇氏年歲不小了,不應該繼續熬苦日子。
孫山有想過一邊讀書一邊搞錢。
但他不是能一心兩用的人,讀書需要最純粹地讀書,他本來資質就一般,如果再被紛亂的事打擾,他真的可能讀不下去。
他需要心無旁騖地隻讀書,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他真得好難做到。
孫山想著會他現在才13歲,過完年才14歲,離23歲“大學畢業”還遠。
還有十年讓他全心全意地投入讀書。
想到一開始的目標就是23歲前考上秀才,如今的他整整提前十年,所以不需要那麼著急賺錢。
孫山想著他去府學讀書,能純粹地讀書,家裡生活水平也沒降低,並且會比他未考上秀才時還好。
孫山想著他應該量力而為,不是儘力而為。
喜歡我,孫山,科舉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