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值得他為之敬禮
第552章值得他為之敬禮
同綠營兵和陝甘騎兵鬆鬆垮垮的號衣和並不明亮的刀槍相比,緊隨在陝甘騎兵身後的這支部隊,是一支給人完全不同感覺的新軍。
這是一支步軍,雖然沒有鐵蹄錚錚的戰馬加持,可他卻讓所有人都會感覺到一種強烈的震撼感覺!
這是一種隻看一眼,就會讓人有一種壓抑不住的激情,在胸中激蕩澎湃。
當先一麵用金絲繡著交叉的軍刀和步槍的鮮紅如血的紅色軍旗,這麵大大的軍旗在烈烈秋風中不斷翻卷飄揚,金絲繡上去的軍刀和步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支部隊一露麵,就讓人不由自主地感覺到,這是一隻充滿朝氣軍隊,更是一支凜然不可侵犯的軍隊!
甚至,所有隻看到這麵軍旗一眼的人,都會心旌激蕩,精神隨即為之一振。
這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軍,不僅軍旗鮮豔威武,霸氣十足,整支部隊軍裝鮮亮,整潔緊湊,更是儘顯乾練威武之姿。
以八列縱隊行進的隊伍中,所有人不僅身材高大,還一律簇新的鐵灰色軍裝,硬挺的大簷帽,黃銅製作的領章、肩章、帽徽光燦燦令人炫目,人手肩在胸前橫陳一支上著雪亮刺刀的毛瑟步槍,打著利落的綁腿,腳上更是穿著擦得閃著亮光的黑色短筒軍靴。
最特彆的是,人人都戴著雪白的白手套。
近千人的隊伍行進中,步伐和手臂擺動整齊劃一,每一次軍靴踩踏地麵,都會發出明顯一至的“哢哢”聲響。
似乎行進中,這些高大健壯的官兵,隻有雙腿在動,而上半身看不到有絲毫動作。
高舉軍旗的旗手身後,是兩個穿著長筒軍靴、要插手槍、掛著軍刀的年輕軍官,排成橫列跟隨。
在兩個軍官身後三丈外,正是騎在他那匹白馬上的滕毓藻。
滕毓藻是整支隊伍中唯一例外的存在,依舊是那一套沒有軍銜,身子也沒有任何標識的軍裝。
在滕毓藻身後一丈外,是十二個以左手抓住韁繩,右手都放在腰間已經打開槍套的手槍槍柄上、目光炯炯的騎兵,這些人正是劉自為帶領的滕毓藻的親衛。
而滕毓藻身後的這支部隊,也正是滕毓藻精挑細選出來,並嚴格訓練了三個多月的那一個營。
滕毓藻之所以要如此煞費苦心地選出這一個營,就是為了今天這個日子拉出來。
當然,他不是為了給慈禧甚至光緒撐場麵,甚至也不是想要顯示他自身的威嚴,他是要彰顯前鋒軍的威武。
不隻是讓國人一睹前鋒軍的風采,更要讓世界列強見識一下前鋒軍的威武,他們敗在這樣一支軍紀嚴整的軍隊手下,是必然的的。
滕毓藻很清楚,慈禧回鸞必定會吸引大量中外記者,在今天亮相,才會引來最多的關注,從而起到最大的作用。
滕毓藻相信,今天這一天,必定會成為前鋒軍的高光時刻。
在今天這樣敏感的時間拉出這支部隊,滕毓藻甚至還想給包括慈禧在內的朝廷中那些頑冥不化的勳貴大臣們以強烈的震懾。
滕毓藻想讓所有企圖打他本人和前鋒軍主意的人,都要暫時收斂一下,從而為他換來充分的時間。
今天,即便沒有慈禧的話,他也會帶著這支部隊亮亮相,更何況,拉出這支部隊給慈禧回鸞充場麵的話,早已通過載漪之口,得到了慈禧的首肯。
果然,滕毓藻帶著這支精心準備的部隊一走出馬家堡火車站的站台,不僅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甚至還引來一片驚呼聲!
雖然那些跪迎的綠營和百姓們隻能用震驚的目光偷眼看上幾眼,可那些列強公使和他們的女眷,甚至趕來的中外記者們都看得清清楚楚,驚呼聲,正是那些女眷和一些女記者們發出的。
隨即,那些中外記者們早已架好的閃光燈就閃成一片,這樣整齊劃一的隊列,即便在列強的各國閱兵中,也絕無僅有。
雖然被閃光燈晃得眼睛都有些發酸,可騎在馬上的滕毓藻依舊紋絲不動,隻是隨著戰馬的走動,身體不斷上下起伏。
他的目光一直在搜尋段祺瑞和他的武衛右軍部下,他現在還很想借此機會,再額外給武衛右軍官兵們一個強烈的震撼,想要借此警告這支同樣具有一定戰鬥力的新式軍隊,不要受人挑唆,來冒犯前鋒軍。
他的前鋒軍,是任何人都不可以挑戰的。
終於,在路邊跪迎的綠營兵隊伍儘頭,滕毓藻的視野中出現了一身嚴整灰色軍裝,倔強地仰著脖子、抬頭挺胸保持敬禮姿勢的段祺瑞的身影。
從段祺瑞所在的位置一直到永定門,都是穿著灰色軍裝,背著德式牛皮背包的武衛右軍官兵。
這些武衛右軍官兵,不僅軍裝顏色同前鋒軍近似,同樣也都打著綁腿,甚至也是大簷軍帽,甚至他們背著的德式牛皮背包,前鋒軍也有一些配備,隻不過,前鋒軍由於擴編太快,德式牛皮背包已經無法滿足部隊需要。
此時,國內並沒有大範圍肉牛養殖,而耕牛又是農民們的心頭肉,更不會殺來吃肉,因此造成國內缺乏牛皮製品。
不過,滕毓藻已經準備放棄這種牛皮背包了,他可不會花費資金去進口這些完全可以替代的東西。
段祺瑞身後的這些武衛右軍官兵,全部一臉驕傲地持槍肅立在路旁保持著敬禮姿態。
這些武衛右軍的官兵,完全有驕傲的本錢,要知道,此時此刻,在道路兩旁迎接慈禧鑾駕回宮的所有國人都在跪著,唯有他們的倔強強項的鎮統,寧願冒著殺頭之罪,也堅持要他們站立迎駕。
至於袁世凱所說,說段祺瑞是為了保持警戒慈禧安全,而堅持站立敬軍禮迎駕雲雲,滕毓藻並不相信,他認為這應該是袁世凱在為段祺瑞開脫,甚至也是在為他自己開脫編造的說辭,段祺瑞的原話,估計袁世凱不港當著慈禧和一眾勳貴大臣的麵說出口。
滕毓藻在心中不由暗暗歎了一口氣,他記得,在曆史上段祺瑞掌管的是北洋第三鎮,而此後的第三鎮兩個協統和四個標統都沒有太大的作為,滕毓藻雖然不清楚這些軍官最終是否是因為今天這件事受到段祺瑞的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