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隔天下午,楚向前再次把存在新手村倉庫裡的6.8噸黃金,再次拋售出去。
沒想到當天晚上,倫敦期貨市場開市時,這6.8噸黃金拋到市場裡,連點水花都沒蕩起來。
楚向前一咬牙,隔天就把已經緊急運到港島,存入渣打的20噸黃金再次賣掉,才把倫敦金價打到了40.2美元。
而楚向前這舉動,等於給了米國佬打壓金價的子彈。
讓本來還在考慮打壓金價得花費多大代價的米國官方,隻需要乘勢對外公布,美聯儲打算往市場裡,有計劃的拋售20噸黃金。
就把市場裡擔憂黃金還會漲價的投資者,或者等待黃金價格再次漲價的投機者的信心全打沒了。
隨著普通投資者還沒反應過來前,一些囤著黃金的大機構毫不猶豫跟著拋售黃金,打算趁機撈最後一筆。
這下根本不用出行政乾預政策,普通人心裡就已經恐慌起來。
前後不到5天,金價已經跌回了35美元每盎司,一度跌到34美元。
搞的米國人不得不開始計劃回購黃金,不過,楚向前可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手裡賣掉黃金的美元,大肆進入市場。
在存入渣打,賣掉的34.148噸黃金,還沒和購買的銀行交接之前,就先一步買了回來。
隨後再次大筆、大筆的吃進黃金。
這一進一出,前後34.148噸黃金先賣、後買,最後結算時,楚向前手裡的黃金,直接變成了40.3噸黃金。
渣打自然是極力勸說楚向前,把40.3噸黃金全存在他們銀行。
但楚向前傻了才會把這麼多黃金放在一家銀行裡。
再說,存在銀行的是黃金,但銀行給的卻是黃金存款單。
說白了,這張單據就和美元紙幣一樣,隻是一張紙。
實物黃金在手,才是真正的財富。
結算的40.3噸黃金,楚向前直接從渣打裡拿走30.3噸。
然後在渣打存了7.5噸,在恒生繼續存著2.5噸。
當然,存在這兩家的10噸黃金,還有6.125噸黃金,還需要渣打和恒生,從其他銀行運回港島。
但賬目上,楚向前確實在渣打和恒生裡,一共存了10噸的黃金。
——
30.3噸黃金,花了楚向前足足5天,才分批運上遊艇,夜裡出海收進了新手村倉庫裡。
好在黃金的比重大,一立方米就有19.32噸。
不用擔心遊艇裝不下,而是得擔心遊艇沒那麼大的載重。
這也讓渣打心裡很明白,楚向前之前第三次拿出的20+6.8噸黃金,或許真是從天朝的。
而楚向前以前會選擇渣打作為自己幾家公司的結算銀行,看中的就是這家銀行和天朝的關係極好。
大概率不會為了這批黃金,就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當然,不是資本家心善,而是渣打能從天朝獲得大量的利益。
不過一家企業掌舵者的主管態度,也決定了一家公司的立場。
——
楚向前為了這批黃金的安全,也算是費勁了心思,好在一切順利。
黃金全收進了新手村倉庫後,楚向前放心下來的同時,倒是對渣打和恒生能5天內,半點黃金轉運的消息都沒傳出去,滿意的不得了。
而楚向前能輕輕鬆鬆從天朝弄到26.8噸黃金,也讓渣打對他更加重視。
當然,實際上26.8噸的黃金裡,有6.8噸屬於楚向前。
但這種誤會楚向前不會說,甚至巴不得讓人誤會這批黃金全運回了天朝。
這樣才不會有人盯上自己。
而留在渣打和恒生的10噸黃金,等於在兩家銀行眼裡,楚向前這次一共賺了2.652噸黃金。
回報在兩家銀行眼裡,算是極其豐厚了。
渣打的胡安和恒生的何讚元,在參加楚向前在山頂彆墅,舉辦的小型宴會時,一直拉著他暗示今後要是有項目,兩家銀行不僅會提供資金上的支持。
更希望能加入進去。
楚向前對此自然一口答應,想獲得兩家銀行更多的股份,最好、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帶著他們賺錢。
否則人家憑什麼賣股份給你?
拿不到更多股份,就算在兩家銀行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可這種影響力有點虛。
當然,直接讓兩家銀行參與自己的項目,楚向前可沒那麼傻。
第(1/3)頁
第(2/3)頁
這事還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行,所以楚向前沒直接說什麼項目。
反倒開始提起拉杆箱包公司。
近3個月下來,不僅工廠已經竣工,連機器設備都早就調試好了。
之前楚向前給箱包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牛皮、羊皮、狐狸皮和鯊魚皮也派上了用場,唯一麻煩的是,熟練工人還很缺。
不過,箱包剛開始往英格蘭銷售,初期銷售數量必然不會多。
倒是給了工廠足夠時間擴大生產規模。
何讚元一聽一個賣箱包的工廠,這個月銷售去英格蘭的2000個箱包,業績就有6萬英鎊,頓時羨慕的不要不要。
按照這銷售數據,年銷售過百萬英鎊,不僅楚向前信心十足,渣打和哈德爾、葛白他們同樣信心滿滿。
胡安知道楚向前故意說給何讚元聽,很可能是惦記上了恒生的股份。
但這事對渣打來說,其實是好事。
兩家銀行雖然體量不對等,但合作的機會卻不少。
有楚向前當紐帶,合作起來自然會更順利。
順帶著,楚向前拿到恒生的股份越多,間接等於渣打對這家本地富商成立的銀行的影響力越大。
當然,要是沒有彙豐這個最大競爭對手在,渣打就不是和恒生合作,而是想儘辦法吞下這家銀行,甚至更多的本地富商成立的銀行。
而渣打和彙豐的競爭,才讓本地富商成立的銀行,有了存在的空間。
不過,以十年、三十年來看,港島兩百多家中小銀行,其實還是兩家大銀行的養分。
事實也證明,港島本地銀行,但凡有點實力,最後基本上都被兩家大銀行入股,甚至控股。
本地銀行實力小的時候,兩家大銀行不去管你。
保不齊什麼時候,這些小銀行自己就暴雷倒閉,或者不得不賣給其他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