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淩風跟著楚向前連一個月都不到,可收入卻是過去的幾倍。
要是麵粉廠談妥了,那收入一下子就是二十多倍。
不過這家夥賺的雖然多,也和他自己有能力,又肯吃苦有關。
灣仔道、北角的兩棟樓就是他一個人談下來的。
楚向前也毫不吝嗇的前後給了10萬當獎金。
不過淩風之前會那麼積極,很大關係還是因為,僅僅隻是寫了份計劃書,楚向前就獎勵2萬。
以這年代普通人的年收入來算,這2萬等於普通人七八年的工資。
就算淩風之前年收入三萬5,也等於他7個月的工資。
不拚命就怪了。
楚向前就是知道與其和手下講理想,還真不如重賞來的實際點。
和自己獲得的利潤一比,獎勵給淩風的幾十萬就不值一提了。
當初葉孝禮那麼積極的去找樓,在蘭桂坊和銅鑼灣給他找了好幾棟四到9層的小樓,就因為楚向前同樣給足了提成。
現在葉孝禮發達了,不再當掮客,淩風正好接替他的位置。
隻是楚向前掛斷了電話,身邊跟著他和電器廠商代表談判的律師和會計師,無意中聽到他剛才的談話後。
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夥很快覺得老板是不是忘了自己等人了?
商業談判,他們這些專業人士自問不會比其他人差。
就連樂言現在也開始羨慕起淩風了。
雖然沒聽到淩風說什麼,但楚向前那句,還價50萬就獎勵5萬,降價到400萬,獎勵變成8萬的話,很容易就能算出淩風的提成有多少。
要不然,這些個月薪小一千,年薪過萬的律師行的精英們,也不會那麼羨慕的看向自家律所的大老板。
楚向前擁有律師20%的股份,幾年前還隻是二股東,但律所這幾年發展起來後,股份自然而然得分給加入律所的大律師,和會計師行業內的大能。
雖然每人隻拿到5%到10%的股份,但這些股份卻不用攤薄楚向前持有的20%,全是黃偉信為了擴大律所的能量,主動分出去的。
加上楚向前不僅沒把律所每年的分紅拿走,還在聘請律所的大律師當私人律師和會計後,結餘的分紅每年都用來購買律所的股份。
其他股東除了黃偉信外,也是巴不得楚向前占據的股份越多越好。
反正他們不是大股東,即便每年都分出一部分給楚向前,卻也隻少了零點幾。
但從楚向前身上和楚向前名下各個公司身上賺到的,每年卻有一百多萬。
律所的員工們,同樣是巴不得楚向前當大股東。
不僅有錢賺,還因為遇到社團、差佬時,一聽是楚向前名下的律所,根本沒人會為難他們。
即便是鬼佬法倌,在法庭上有時候也會偏向律所的律師。
這也是律所這幾年,為什麼能發展那麼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年下來,楚向前的股份已經從當初的20%,增加到了29%,直接超過了黃偉信,成為律師行第一大股東。
說他是大老板,一點都沒錯。
楚向前本來還激動的想著,將來麵粉廠那塊地,能值幾十億時,忽然看到律師和會計師們的表情。
立馬知道這些家夥心裡不平衡了。
想想也是,一次性賺幾十萬的機會,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筆巨款。
即便是黃偉信和其他幾個大律師,這種機會好多年都不見得有。
不過手下盼著多賺錢是好事,卻不代表著見者有份。
拿淩風當例子,也能激起他們的工作熱情。
而且楚向前估計淩風大概率沒法一個人,談下麵粉廠的交易。
到時候就需要律師們去協助,而自己這個老板隻需要等著簽字就行。
至於自己為什麼不出麵,楚向前是擔心自己露麵,麵粉廠那位羅老板說不定立馬就會咬死2400萬港幣。
楚向前看向律師們笑著說道,“行了,等和電器廠商的談判完全後,少不了你們的獎金。”
眾人聽完,臉上才有了笑容。
在獎金這方麵,楚向前確實從不小氣,給錢更是痛快。
有時候甚至當場就發錢。
而今天和楚向前的團隊談判的瑛國領豪電器代表,雖然之前一直講英文,但他肯定聽得懂粵語。
第(1/3)頁
第(2/3)頁
這家夥應該是有什麼誤解,在聽到2千萬這個數字後,接下來的談判居然妥協了。
加上昨天已經談好的摩飛,瑛國兩大電器商就全談好了。
有了這兩份合同,再去和其他國家的電器商談代理肯定會容易很多。
但最容易的櫻花電器生產商,楚向前卻一直沒去談。
他要的就是先談好德、意、法和瑛鎂,再拿著這些代理合同去壓櫻花生產商的價格。
說白了,這年頭的櫻花廠商,就是低價和便宜的代名詞。
而櫻花的廠商為了爭奪國外市場,那是真舍得降低利潤。
甚至不虧本他們都肯賣。
原因很簡單,隻要不虧本,工廠維持生產就能培養更多成熟工人,更多的訂單數量,還能降低生產成本。
順帶也有資金搞研發,政府也收到稅。
當然,就和楚向前之前想的一樣,港島確實太小了。
三百多萬的人口,每年所有電器種類的銷售數量,撐死也才幾十萬台。
這其中高端的能有1萬台就不錯了。
但市場小,可要是占據好幾成的市場占有率,每年的盈利還是非常可觀的。
要不然港島也不會有那麼多門店類的電器行。
淩風之前工作的那家電器行,也不過是麵積160平米,經營飛利浦電器的代理商。
光是他每年的薪水就有三萬五,可見這家店每年的盈利,至少有二三十萬。
楚向前光是吃下10家、20家這種電器行的市場份額,每年至少能賺五六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