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隨著夏日的暑氣褪去,1989年進入第四季度,意味著20世紀80年代步入了尾聲。
冷戰的陰影在這10年中依舊籠罩著世界,兩大陣營的對抗是世界政治的主旋律,不過在80年代的後期,鐵幕在鬆動,堅冰在被打破。
在大國保持和平穩定發展的同時,戰亂在中小國家不斷發生,背後都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身影。
經濟上,保守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集中爆發,社會開始步入電子信息時代。
大眾文化上,電視成為了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媒體,流行音樂,遊戲機,個人電腦,體育直播,電影電視,綜藝節目,人們的生活內容像人們的穿著打扮一樣開始變得五顏六色,多姿多彩。
隨著傳媒技術的發展,很多電影、電視、影星、歌星、體育明星,都開始具有全球影響力。
尤其是美國的流行文化,依靠強大的傳播力和豐富多彩的表現力,在全世界各地都收獲了大量愛好者。
在兩大陣營政治互相對抗,經濟格格不入,軍事劍拔弩張的態勢下,人類天性中對音樂、運動、故事的美好向往,成為了普通人鏈接彼此的橋梁。
nba乘上了80年代經濟複蘇、傳媒技術爆發,以及美國文化輸出力強大的東風,加上一大批優秀球員的湧現,他們逐漸從北美四大職業聯賽中墊底的存在擺脫出來,開始向b、nf發起挑戰。
和橄欖球、棒球、冰球相比,nba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籃球運動的普及程度比這三個運動要強的多。
美式橄欖球隻有美國人喜歡玩,棒球隻有美國、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玩,冰球更是局限在冰雪運動普及的國家。
隻有籃球,在歐洲、非洲、亞洲都有大量愛好者,在全球的普及性僅次於足球,可偏偏美國人不太喜歡踢足球,於是籃球在四大聯盟裡就有了最強的全球傳播能力。
早在大衛-斯特恩上台之前,nba就開始著力開發、耕耘海外市場。
60年代的凱爾特人,70年代賈巴爾、朱利葉斯-歐文,都到歐洲、中國等地方做過宣傳活動。
80年代大衛-斯特恩上台後,更是將全球化作為nba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著力開發歐洲、亞洲和非洲市場,挖掘這些地區的天才球員。
拉裡-弗萊舍在去世前為nba的全球化做出很大貢獻,現在他兩個兒子在歐洲有著很豐富的球員人脈關係。
nba想要提升影響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派球隊去海外和當地球隊比賽,讓當地球迷感受一下美國球隊的實力。
你要是打得還不如當地球隊,那自然沒有人想看你比賽,就像美國派乒乓球隊來中國,那不是來宣傳,那是來取經來了。
1978年,nba總冠軍華盛頓子彈開始承擔這項任務,他們海外的第一站就是以色列特拉維夫,1分的優勢戰勝了馬卡比隊。
1979年,子彈又去了中國的首都和上海,以及菲律賓奎鬆市和國家隊進行表演賽。
1982年,j博士歐文和費城76人到中國訪問,和國家隊進行比賽。
1984年大衛斯特恩上台,海外比賽的規模變得更大,籃網、太陽和超音速,在德國、瑞士、以色列意大利等地,與當地俱樂部進行了一係列表演賽。
1985年,開拓者、凱爾特人、公牛、湖人前往中國多個城市進行表演賽,盛況空前。
連續兩年,nba依靠這些巡回表演賽打開和鞏固了除北美外最大的兩個海外市場,這是nf、b很難做到的。
1987年,麥當勞和nba合作,推出了麥當勞錦標賽。
雖然第一屆賽事在密爾沃基舉行,但1988年選擇在歐洲進行。
這次不再是簡單的夏季表演賽,而是比較正規的錦標賽,當季前賽打。
波士頓凱爾特人在馬德裡戰勝南斯拉夫國家隊和皇家馬德裡隊拿到冠軍。
1989年,比賽繼續舉辦,地點定在了意大利羅馬,美國這邊派出的參賽隊伍正是波特蘭開拓者。
(兩次比賽的紀念徽章)
開拓者在10月18號提前抵達了意大利羅馬,在此之前他們在波特蘭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隊內磨合訓練。
這次麥當勞錦標賽之旅是他們季前賽訓練營的一部分。
錦標賽要打三天,四支球隊,兩輪比賽,除了開拓者外還有89賽季意大利籃球聯賽的冠軍米蘭奧林匹亞隊、89賽季西班牙聯賽的冠軍巴塞羅那,以及89賽季籃球歐洲杯的冠軍,歐洲俱樂部中的王者,來自南斯拉夫的斯普利特。
比賽10月20號開始,在羅馬的帕拉洛托馬蒂卡體育館進行,首戰是波特蘭開拓者對陣巴塞羅那。
比賽當天現場是座無虛席,對於意大利的球迷來說這次錦標賽的吸引力可是太大太大了。
巴塞羅那、米蘭、斯普利特都是歐洲頂級強隊,斯普利特是這兩年歐洲的霸主,而米蘭87、88兩年歐冠兩連冠,巴塞羅那同樣是歐冠冠軍的有力爭奪者,這兩年他們將和斯普利特進行爭雄。
可以說,近幾年歐洲籃球俱樂部最強的三支球隊都到齊了。
nba這邊本來不打算派很強的球隊出戰,他們出一個掘金這樣的球隊大概率就能擺平歐洲頂尖強隊。
可是考慮到人氣和宣傳效果,斯特恩臨時改變主意,派出了國際大隊波特蘭開拓者前往歐洲進行討伐,必要將歐洲球隊打得心服口服。
開拓者這邊,薩博尼斯、彼得洛維奇、迪瓦茨,都是80年代中後期在歐洲人氣非常高的籃球巨星。
相當於克羅地亞喬丹、塞爾維亞賈巴爾和蘇聯張伯倫,加上之前在歐洲就人氣巨高的阿甘,歐洲頂級球隊來也不管用了,開拓者來到羅馬後,這裡迅速成為了他們的主場。
19號開拓者全隊在體育場進行訓練,記者把更衣室走廊擠了個水泄不通。
球員們在場上熱身、投籃,場邊的長槍短炮對著哢哢哢拍個不停,眼睛都要閃花了。
在離開球場回酒店的時候,等在停車場的球迷湧上來要簽名,甘國陽對此早已司空見慣,他會儘量滿足球迷們的意願,好好給他們簽名。
有甘國陽在,彼得洛維奇、薩博尼斯等人就顯得星光暗淡不少,他們坐在大巴車上看著甘國陽以極大的耐心,微笑著給每個湊上來的球迷簽名、留影,不僅感慨超級巨星是不好當啊。
和甘國陽相處的這段時間,開拓者的新人們都從各自的角度看到甘國陽的不同麵。
彼得洛維奇看到的是勤奮,他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勤奮了,但在甘國陽麵前還是有點不夠看。
薩博尼斯看到的是勇氣和決心,薩博尼斯的父母都是普通人,父親是有名的裁縫,老媽是個家庭婦女,標準的幸福大家庭,傑裡-韋斯特在自傳裡所說的“諾曼-羅克韋爾畫的那樣”,薩博尼斯屬於基因變異,才能長到如此高大強壯。
這讓薩博尼斯的性格裡有許多普通人的弱點,長期在蘇聯效力,他對勝利的追求更多來自於對集體榮譽的愛護,少有那種發自內心的野性和**。
甘國陽的成功,以及在開拓者隊內的說一不二,給了薩博尼斯不小的震撼。
迪瓦茨看到的是豁達和樂觀,場上甘國陽異常嚴酷,而場下卻溫和友善,幫助隊友們解決各種問題,請客吃飯出去玩花錢,和每個人的關係都很好。
克裡夫-羅賓遜看到的是球星的權力,甘國陽在開拓者,在整個波特蘭,影響力之大超乎想象。
晚上他們一起去吃宵夜的時候,有些店明明都關門了,看到阿甘來都要重新開張,並且不收錢。
在更衣室,在球場上,阿甘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沒有人會提出異議。
實力帶來權力,權力帶來自由,克裡夫-羅賓遜感覺自己悟了。
安東尼-梅森看到的是肌肉,阿甘那一身漂亮的肌肉真是讓人羨慕,難怪他的力量那麼驚人。
到了20號,第一個比賽日,開拓者的對手是巴塞羅那。
彼得洛維奇在西班牙打球時,最大的對手就是巴塞羅那,他對這個球隊很了解。
開拓者以137:105,32分的巨大優勢輕鬆戰勝對手拿到了比賽勝利。
甘國陽隻上場了20分鐘,都沒怎麼出汗,輕鬆拿下24分10個籃板球。
彼時,歐洲籃球和美國籃球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從身體素質到技戰術尤其是球員的個人能力有代差。
在nba球員看來,歐洲這些球員就和大學生球員差不多。
實際上歐洲球員也都是職業球員,都是領工資打職業聯賽。
所以奧運會不允許nba球員參加奧運會是很不公平的,畢竟不光nba是職業聯賽,歐洲的也是。
歐洲的這些成年職業球員都能參加奧運會,美國卻隻能讓大學生參賽,因此放開nba球員參加奧運會勢在必行。
戰勝巴塞羅那,開拓者輕鬆殺入決賽,決賽的對手是南斯拉夫的斯普利特隊。
斯普利特隊有彼得洛維奇和迪瓦茨在南斯拉夫國家隊的隊友,好朋友托尼-庫科奇。
以及在今年選秀大會上被洛杉磯湖人截胡的內線迪諾-拉賈。
拉賈沒有彼得洛維奇那麼幸運,他和母隊一樣有合同糾紛。
但洛杉磯湖人沒有開拓者準備那麼充分,也沒有拉裡-弗萊舍父子做準備工作。
最後法院判決拉賈要繼續執行他在母隊的合同,不能到洛杉磯湖人打球。
這就導致湖人在1989年選秀大會上白白浪費了一個首輪簽,拉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來nba打球。
現在唐-尼爾森有一絲後悔,早知道不應該和開拓者置氣,拿愛德華茲換迪瓦茨就好了。
後麵等到尼爾森想換,開拓者為了隊內的團結穩定,已經不同意交易了。
畢竟球隊內線資源充沛,不一定非要詹姆斯-愛德華茲。
賽前熱身時,庫科奇、拉賈和迪瓦茨、彼得洛維奇聚在一起聊天,詢問他們在美國打球的感受。
庫科奇捏了捏彼得洛維奇的肩膀,說他好像強壯了一些,至於迪瓦茨好像瘦了。
彼得洛維奇說“托尼,從今天開始,我們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的。”
庫科奇忍不住笑了,道“看把你牛的,你還沒在nba打正式比賽呢,你說我們差距能有多大?”
彼得洛維奇說“我們之間差了一個迪瓦茨。”
迪瓦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