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有勞元輔平息外廷非議了,馮大伴,今天能把萬歲山騰出幾畝地來,做寶岐殿嗎?”朱翊鈞看向了馮保。
馮保那顆懸在嗓子眼的心,徹底落回了肚子裡,他趕忙跪在地上,頗為誠懇的說道:“陛下且放心,明日就能弄完。”
景山之下遍種果園,名曰百果園,馮保讓人去考察過,土地肥沃,將百果園的果樹遷徙他處便是,景山很大,能容得下大明皇帝種幾畝薄田,宣揚自己的仁政。
朱翊鈞和張居正繼續說著《帝鑒圖說》裡的種種,他手裡這卷書,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全彩插畫,製作極為精良。
講筵結束,展書官、侍讀、侍講開始退場,等到完全退場之後,朱翊鈞並沒有起身見禮,結束講筵,而是拿出了一本奏疏,那是譚綸的致仕奏疏。
“元輔先生,譚尚書的致仕的奏疏,就暫且不批了吧。”朱翊鈞說起了朝中之事,譚綸卡王崇古的提舉名單,哪怕是致仕也不肯過審,而朱翊鈞的態度是不準譚綸致仕。
理由?
理由就是他不想睡著睡著,腦袋沒了。
張居正猶豫了片刻說道:“此乃京官任事提調,皆為君命,臣本不該多言,陛下幼衝,臣僭越。說譚綸屍位素餐,臣以為有些滑稽了。”
京官的任免,是皇權的核心部分,即便是在洪武朝太子朱標監國、永樂朝太子朱高熾監國,宣德年間襄王朱瞻墡監國之時,京官任免,都要皇帝朱批方可。
張居正本不該在皇帝麵前說譚綸任事,但是皇帝問他意見,作為帝師,作為僅剩的輔國大臣,張居正還是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即便是皇帝不問,張居正也會在奏疏的擬票之中,將內閣不同意譚綸致仕的原因說清楚,由李太後決斷。
不過在擬票之中,張居正不會隻說譚綸並不是屍位素餐不做事,而是將王崇古提舉將才名單的利害關係和其中的利益交換寫明白,他不寫明白,怕李太後看不明白其中的關鍵。
張居正不願意跟十歲的朱翊鈞,詳細說那些大人世界裡的肮臟。
第(2/3)頁
第(3/3)頁
隻是張居正怎麼看,都覺得小皇帝,似乎看明白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朱翊鈞真的懂,事情不複雜,譚綸跳反晉黨,晉黨清算譚綸,張居正要保下譚綸。
站在晉黨的立場上,譚綸背信棄義,確實私德有虧,不安排譚綸背後中十八槍自殺身亡,那是因為譚綸人在京城。
但是朱翊鈞站在皇權、站在大明的立場上,京營從上到下的將才,全都是晉黨的人,他這皇帝也不要當了,明天把頭擰下來給晉黨踢著玩算逑。
晉黨,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不攻自破罷了。
譚綸是楊博舉薦,結果譚綸在提舉京營將才這麼關鍵的事上,不和晉黨步調一致。
“謝元輔先生。”朱翊鈞起身微微欠身,結束了今日講筵。
“臣告退。”張居正趕忙俯首回禮,按禮製,他要跪下回話,但是皇帝有言,免了他奏對時繁文縟節,他慢慢的退到了文華殿門前,才轉身離開了文華殿,走向文華殿對麵的文淵閣時,張居正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兒。
這小皇帝對利益交換這種事,似乎真的洞若觀火。
午飯過後,朱翊鈞再次開始習武,依舊是那個嘴硬的小皇帝,負責教小皇帝習武的朱希孝發覺,大明皇帝習武,是來真的,並不是幾日熱情就開始懶懶散散。
因為皇帝認真,朱希孝的態度變得格外認真了起來。
按照大明祖製,大明的皇嗣,應當在成丁,也就是十五歲那年,三矢皆中,因為種種複雜的原因,終究是在正統元年,明英宗朱祁鎮登基之後,此項考核被廢除。
那時候的張太皇太後和孫太後,都不希望年僅九歲的朱祁鎮受太大的苦。
現在李太後也不希望小皇帝吃太多的苦,但是小皇帝自己有主意,似乎也說服了李太後。
朱希孝對小皇帝是頗為感謝的,王章龍的案子,若是皇帝陛下不出現在北鎮撫司,北鎮撫司衙門很難獨善其身,但是皇帝在,皇帝親自監審,就讓北鎮撫司衙門在這個案子裡,免了很多的麻煩。
若是皇帝不去,他無論怎麼審,不是得罪晉黨,就是得罪馮保。
對於朱希孝而言,這都是他開罪不起的人物,錦衣衛,已經不是嘉靖年間,陸炳執掌,權勢滔天的時候了。
皇帝去了北鎮撫司,皇權在上,天日昭昭,這案子就是眾目睽睽之下,朱希孝就不用被逼站隊了。
“緹帥,朝中舉薦京營將才,這陪朕習武的都是些宦官,就沒有勳衛或帶刀陪朕習武?”朱翊鈞緩緩收公,平心靜氣之後,才開口說道。
勳衛和帶刀舍人,是大明世襲武勳在沒有繼承爵位,百戶、千戶、伯、侯、公之前的官職。
朱希孝麵色變了變說道:“有!”
陸炳帶著的緹騎為何能夠權勢滔天甚至壓製東廠督主?
因為陸炳的母親是嘉靖皇帝的乳母,陸炳自小隨母出入宮禁,和嘉靖皇帝是打小一起長大;
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南巡至衛輝,行宮大火,陸炳衝入火場背出了嘉靖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宮女刺殺嘉靖,差點把嘉靖皇帝給勒死了,也是陸炳第一時間衝了進去救駕。
朱希孝當然想推薦勳衛、帶刀舍人陪陛下一起習武。
但這件事,太後和馮保可能同意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