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繼續說道:“升平公主乘車回宮,稟告了她的父親唐代宗,唐代宗卻說:你不知道,確實是這樣,若是郭子儀真的想當天子,這天下早就不是李唐了。”
“曰:此非汝所知。彼誠如是,使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
李太後眉頭緊鎖,沉默了片刻問道:“後來呢?”
“後來郭子儀聽聞,將兒子郭暖械送到唐代宗麵前,請求代宗皇帝治罪,唐代宗卻說:孩子吵架,做不得真,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兒女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代宗皇帝赦免了郭暖的失言,但是郭子儀還是杖責了兒子郭暖,直到升平公主求情,才放過了胡言亂語的郭暖。”
郭暖說出如此大膽的話,我父親不當天子,所以你爹才是天子,翻譯翻譯:給他麵子叫他一聲天子,不給麵子,就讓天子和李唐一起入土。
唐代宗隻是打了個哈哈,以兒女閨房言不論罪。
張居正講這段,主要是講唐代宗和郭子儀之間的信任,表達的是一種理想的政治環境,君聖臣賢。
當然這種君聖臣賢的光芒萬丈之下,總是有些小陰影。
唐代宗不是沒想過,要對這個功高震主、權傾天下的郭子儀動手。
大曆四年春,正月,唐代宗的宦官魚朝恩,邀請郭子儀同遊章敬寺,這是在安史之亂,天下漸平之後,唐代宗第一次對郭子儀的試探,由宦官魚朝恩負責執行。
郭子儀的手下怕魚朝恩對郭子儀不利,三百餘將士著甲扈從前往同遊,郭子儀嗬退了手下,帶著幾個仆人和宦官魚朝恩同遊章敬寺。
魚朝恩最後的結局是以奸宦而亡。
唐代宗死後,唐德宗即位後,尊了郭子儀為‘尚父’,董卓也曾經當過‘尚父’,而郭子儀頂著尚父的名頭,再造李唐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朱翊鈞說到這裡便停下了,等待李太後自己想明白。
第(2/3)頁
第(3/3)頁
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庚戌之變,北虜南下,嘉靖三十二年到嘉靖四十四年,持續了整整十二年的彼此攻伐,讓大明元氣大傷,高拱和張居正推動了俺答封貢,這是安定邊方的功勞。
安史之亂後,大唐由盛轉衰,藩鎮林立,郭子儀在,藩鎮不敢謀叛學那安祿山史思明。
大明也是半截身子入了土,國勢風雨飄搖,連當年被成祖皇帝攆著滿世界跑的北虜,都打不過了。
唐代宗能容的下郭子儀,朱翊鈞也能容得下張居正。
一切為了大明再起,一切都為了讓大明再次偉大!
李太後略有些失神的思慮了許久,小皇帝專門提及此事,說的自然是《陳五事疏》之事,李太後終於歎了口氣,才開口說道:“罷了,罷了,隻是委屈皇兒了。”
“孩兒不覺得委屈,隻覺得有趣。”朱翊鈞依舊笑的陽光燦爛,繼續說著今天學到的內容。
李太後答應下來,其實不奇怪,張居正不是高拱,高拱的身後站著一個以特權經濟為核心利益,以姻親、同鄉為紐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晉黨,無論高拱是不是想得寸進尺,晉黨會推著高拱往前走。
而張居正用人,既無姻親,也無同鄉。
最關鍵的是張居正的陳五事疏,並沒有要革罷司禮監,拔掉小皇帝的獠牙,更沒有限製皇帝批奏疏,要求皇帝的同時,也對京官做了要求。
“種地去咯!”朱翊鈞答完了今天的課業之後,風風火火的跑開,打算去景山。
種地是頭等大事,每日都要去看才是。
“哥哥帶我去。”朱翊鏐大聲的喊著,似乎是想一起去玩,但是李太後將四歲的娃娃抱了起來,沒讓他跟過去。
朱翊鈞今天要開窯,更為確切的說是要育苗,土豆、番薯的種植專項攻堅研究,其餘不論,先能種活。
種活了番薯、土豆,百姓能吃飽,才有力氣,力足方能勝天!
“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徐貞明帶著幾個老農行禮,這些老農雖然沒有種植土豆、番薯的經驗,但是這幾個老農,都是民間找來,最擅長種荸薺的農戶。
朱翊鈞為何執著於土豆和番薯,並且要放下天子至尊的架子來做這件事?
因為大明這個製度下,隻有藩王和百姓造反的份兒,老百姓們沒了吃的,就會打入京師,敲碎皇帝的腦袋,喂飽了百姓,百姓就不會進京來,把皇帝的腦袋擰下來當球踢了。
朱翊鈞揮了揮手說道:“安,平身。”
“陛下,發芽、發青的土豆是絕對不能吃的,有毒,真的會死人的。”徐貞明提醒陛下,發芽的土豆有毒,萬一要是皇帝吃了發芽的土豆,哪怕是鬨了肚子,那都是大事。
徐貞明是最不希望皇帝出事的那個人,他是堅定的農務興邦的代表,如果皇帝吃土豆吃出了事,他人沒了,這墾田耕種之事,全都荒廢。
朱翊鈞點頭,大明皇帝都有奢員,就是專門在上菜前驗毒的小宦官。
“咱們今天乾點什麼活兒?”朱翊鈞看著已經完工的火室,在馮大璫的嚴格命令之下,百餘名宦官加班加點,把火室蓋好了,連玻璃都放好了。
徐貞明頗為確切的說道:“育苗。”
宮裡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專門找小黃門給徐貞明遞了話,不要把那些臟活累活留給陛下做。
宮外的文淵閣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專門差遣府上大管家遊七,給徐貞明傳了信兒,親事農桑主要是一種姿態,皇帝上午聽政、講筵,下午還要習武,已經極為辛苦。
徐貞明領會並且貫徹精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