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正茂站了起來,大聲的說道:“大明軍威武!”
“大明軍威武!”所有武將站了起來大聲的喊道。
紅毛番在剛開始大航海的時候,作戰方法是以守代攻。
這樣的戰略具體體現為:通過種種手段獲得港口附近的土地;用最快的速度建立營堡;進入內陸不要超過五裡,且隨時保證部隊撤離到船上或要塞之內;因為信風的緣故,船舶到港時間區域固定,在補給和換防士兵到達之前,要守住要塞;
最重要的是大量預生產一切可能用到的東西,包括了床弩、火銃、火炮、弓箭、火藥,甚至還包括了窗框、加工過的石料、各式各樣的機械。
而現在紅毛番的戰術隨著武裝商舶、戰艦的不斷成熟,戰術也發生了改變,信風的緣故,到港時間的固定,紅毛番的進攻已經從過去的單純的以守代攻,換為了潮汐式波浪式的進攻。
而深入內陸的距離也隨著火器和軍隊建設的發展,戰鬥力的增強,逐漸從五裡,不斷的擴展到了數十裡的地步,以守代攻也變成了以攻代守。
所以廣州、福建等地的倭患,主要呈現出一種剿滅平定不久,下一個潮汐又洶湧而來的特點。
一味的防守,設立海防同知,在沿海建立營堡,可以抗倭,但不能根治,沒有海權,海防就是一個虛偽的命題。
殷正茂反複上奏談及過要想根絕廣州倭患,就要想辦法恢複對馬六甲的控製,那是大明的海上嘉峪關,守住了馬六甲,才能守住大明海疆的安全。
他的這個想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平倭戰爭的經驗總結,也並不新穎,早在永樂年間,鄭和就提出過這樣的觀點。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
而現在隨著朝廷對開海整體方向的轉變,殷正茂看到了希望。
“那麼在鄧子龍前往南澳島勸降林阿鳳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尋找助軍旅之費了。”殷正茂對張元勳談到了眼下的主要工作,募集軍餉,尋找助軍旅之費。
張元勳稍微估算了下說道:“最少需要三十萬兩的助軍旅之費,我們都知道,朝廷窮的當褲子了,這銀子、糧食、火炮、火銃、火藥、船隻都需要我們自己想辦法了。”
“還需要一筆武裝和訓練林阿鳳那群海寇的軍費。”
“至少也要三五萬兩銀子。”
殷正茂極為無奈的說道:“確實很多,但是我們極南的權豪們,應該很樂意幫忙,一旦我們真的拿下了呂宋,戰場將集中在海外,而不是年年平倭,年年倭患再起,戰事不發生在廣州府,權豪們不就可以安心繼續當自己的地主老財了,而且還能夠到呂宋去把這筆銀子賺回來。”
“如果他們不同意呢?畢竟已經壓榨了他們四年了,如果壓迫過甚,他們不同意呢?”張元勳憂心忡忡的說道。
“那就隻能拆門搬床了。”殷正茂兩手一攤說道:“朝廷要我攻滅呂宋,我不打下呂宋,沒辦法跟朝廷交待,他們不讓我好過,我自然不讓他們好過,如果拆門搬床還不同意,那我隻能翻舊賬了。”
張元勳聽聞也是一樂,笑著說道:“一旦殷部堂選擇翻舊賬,那麼他們就隻能選擇納捐。”
張元勳太清楚殷正茂翻舊賬的手段了,比如兩廣鹽法,比如私榷等等,這些舊賬還有很多,當殷正茂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殷正茂隻要把舊賬拿出來翻一翻,就會得到滿足。
殷正茂從來不是個好人,他是個大壞人,比權豪還要壞的壞人。
殷正茂拿出了張居正的書信,極為感慨的說道:“陛下特意下旨,元輔書信也有言,陛下將削減宮中開支,五年內對紅毛番的增稅,不用送往京師供養宮府,這是陛下能給我們的助軍旅之費。”
“陛下給了我們陛下能給的一切支持。”
殷正茂是個極為成熟的政客,他知道這裡麵並不完全是張居正的決定,有很多都是隻有皇帝能夠決定的範疇,比如削減宮中開支駐軍,陛下已經給了能給的一切的支持,就看他們的表現了。
“元輔有沒有提到今年朝中的情況?”張元勳有些憂心忡忡的問道:“伱知道,若是元輔倒台了,我們做什麼都是白做。”
“唯獨這個,完全不用擔心!”殷正茂頗為確信的說道:“原先元輔就很厲害了,後來陛下幾番明語支持元輔,甚至連高啟愚那個蠢貨搞出的僭越大事,都沒有讓元輔倒下,元輔在朝中可謂是大殺四方。”
“我們不在朝中,元輔應該是和宮裡達成某種默契。”
第(2/3)頁
第(3/3)頁
“這是第一方麵,第二方麵,朝中無人能倒元輔。”
“隆慶六年六月,戶部尚書王國光點檢京師諸庫,太倉見存銀一百三十萬四千六百五十二兩,歲支官官俸該一百三十五萬有奇,邊餉二百三十六萬有奇,補發年例一百捌十二萬有奇,通計所出須得銀五百五十三萬有奇。以今數抵算,僅足三月。”
“去年年末,戶部居然還多了十多萬兩,這就是元輔當國的底氣啊。”
殷正茂對朝局的分析更加透徹,看的更明白些,不是不想倒張居正,而是做不到。
朝中沒有銀子,就會砍預算,不給官俸、欠餉、不發年例、不發宗俸,來維持朝廷的開支,但是去年一年,朝廷沒有砍預算的情況下,還剩下了十多萬兩銀子,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朝中言官們可以大聲的質疑元輔,就像人要吃飯,你換個人當國,吃不上飯怎麼辦?
所以現在朝中的局麵畫風格外的詭異,我們對元輔當國非常不滿意,但是換人又不能。
“那倒是。”張元勳終於安心了下來,打算繼續找權豪之家化緣,權豪之家的銀子,拆門搬床,擠一擠總會有的。
鄧子龍登上了船,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趕到了南澳島,勸降的過程需要許多的流程,鄧子龍需要派出小船和對方溝通有無,還沒靠近就被火箭給點了,那鄧子龍隻能遊回濠鏡了。
林阿鳳是請降的,鄧子龍是他請來的,一旦鄧子龍在南澳島出了什麼事兒,林阿鳳就是逃到呂宋去,都無法逃脫大明的追擊。
鄧子龍上岸後,在嚴密的檢查沒有攜帶武器之後,被扣進了麻袋裡,抬進了水寨之中。
鄧子龍也不氣,一直等到了水寨的聚賢堂他才被放了出來,之所以要被套著,是水寨的海寇也擔心,這是大明朝派來探察敵情的探子。
大明的參將鄧子龍剛剛從麻袋裡放出來,就聽到了一聲凶狠的咆哮聲:“鄧子龍,你好大的膽子!殺我那麼多兄弟,還敢親自登島!”
鄧子龍一露麵,在場的大當家、二當家、三當家,就發現,的的確確是大明參將鄧子龍,這張臉,就是化成灰,海寇們也認識!
這張臉就是海寇們的噩夢,還有一個噩夢叫陳璘。
鄧子龍好整以暇看了一圈,笑著說道:“我手下沒有冤魂,夥同倭寇、紅毛番、黑番燒殺搶掠咱們大明百姓,我為了大明,為了大明的百姓,平倭殺敵,浴血奮戰,我怕什麼?倒是你們,應該怕吧。”
鄧子龍很狂,狂到二當家和三當家猛地站起來,抽出腰刀就準備砍人了!到了匪寇的地頭上,還這麼狂妄,簡直是找死!
大當家林阿鳳一拍桌子憤怒的說道:“坐下!之前你們非要入寇,一戰就被打掉了兩百多條船,三萬餘人!再多說一句,立刻送去沉海!”
林阿鳳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海寇這個營生,都很年輕,很少有活過三十歲的,有一頓沒一頓,生活很苦,泰阿翁是少數命長的海盜,也隻有四十二歲。
江湖義氣、戰爭禮節之類的,都有類似於不殺來使的表述,殺了來使就代表著不死不休,不殺來使,就表示還有一個溝通的可能與渠道。
鄧子龍笑著說道:“這是個明白人,吵那些誰對誰錯,沒有必要,人嘛,都要向前看,咱們聊點有用的,大當家確定了要投降?如果是的話,咱們就坐下來好好聊聊。”
林阿鳳沉默了下說道:“是招撫。”
林阿鳳也不是嘴硬,他總要跟手下人交待,如果不這麼說,手下的海寇很容易理解為,大當家把他們賣了,換了印把子。
所以他隻能說朝廷招撫,竊是不是偷的問題,鄧子龍並不打算過分爭執。
沒必要爭論對錯,這麼大股的海寇,大部分都是走投無路被迫落草為寇的窮民苦力,他們被槁稅、穀租、鄉部私求被逼的走投無路,才當了海寇。
沒有人天生是海寇。
而站在大明的立場上,蕩寇平倭,是大明軍兵必須要做的事兒,殺入寇賊人,維持一方安寧,那是他們作為軍將的使命。
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才會短兵相接,去年打了一仗,而鬥爭的結果,是大明大獲全勝。
“好好好,招撫招撫。”鄧子龍不是讀書人,他才不會咬文嚼字,無論是怎麼樣的說法,事兒辦了就行。
鄧子龍看著二當家和三當家,笑著問林阿鳳:“你們所有人都同意被招撫嗎?如果同意的話,那我可代表朝廷、殷部堂接受你們,如果有人不同意的話,你們內部先商量好?”
“我已經到這裡了,殷部堂很有誠意了。”
林阿鳳歎了口氣說道:“自然是同意的。”
此時的南澳島海寇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新鮮血液了,而且還在不斷的流失。
隨著大明平倭和安民的齊頭並進,窮民苦力但凡是有口吃的,也不會落草為寇,而且隨著大明勢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之夭夭,水寨也有了分崩離析的趨勢。
聲勢浩大的升龍幫,最多三百多條船,四萬餘人,現在越來越少。
而且也經曆了數次的火並,萬不得已,林阿鳳也不會放棄老巢,跑到呂宋搏命去。
鄧子龍笑著說道:“那麼殷部堂邀請三位當家到廣州府一敘,應該沒有問題吧,我到這裡,就是說明朝廷的誠意,你們不必擔心。”
“行了,走了。”
鄧子龍頗為灑脫的轉身,準備離開。
林阿鳳突然開口說道:“鄧將軍留步。”
“何事?不會吧,不會吧,你們不會已經投降於紅毛番了吧!”鄧子龍轉身看著林阿鳳驚訝的說道。
“那倒不是,鄧將軍為何親自前來?就不怕我們翻臉不認人嗎?”林阿鳳站了起來,往前走了幾步,這是他內心最大的疑惑,手下彙報的時候,林阿鳳一萬個不信,鄧子龍敢單刀赴會,隻身闖這龍潭虎穴!
但是一見麵,居然真的是鄧子龍,這把林阿鳳直接給嚇到了。
這是什麼樣的膽量和氣魄!
鄧子龍長笑了數聲說道:“哈哈,說了你們也不懂,等你們降了,就明白了。”
“走了。”
這次鄧子龍真的走了,走的時候,沒人敢再給他扣麻袋,他走過了這簡陋的水寨的棧道,走過了一群麵黃肌瘦看似凶神惡煞的海寇,走過了腐爛的屍體,走到了自己的船上。
套不套麻袋,根本沒有必要。
鄧子龍不是第一次來,他已經來過三次了,親自登島探查虜情,對於水寨的情況,鄧子龍比林阿鳳還要了解,這是為了剿偵察虜情。
鄧子龍很勇,但他不是莽夫,他選擇親自前來,也不是臨時起意,在升帳的時候,一時熱血上湧,而是經過了反複探查,確定了林阿鳳等海寇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跑去呂宋,是這幫海寇,最後的亡命一搏。
現在有了廣州地麵的驕兵悍卒們助拳,就不是亡命一搏了。
而鄧子龍並沒有直接回廣州府,直接奔著呂宋去了,他要去偵查敵情,確定海港的位置,確定在哪裡進攻,探明敵人的具體人數和分布。
從南澳島到呂宋,僅僅不到十五天的時間。
正所謂:拆門搬床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啪!鄧子龍就是這樣一個勇猛的人,他七十歲高齡,帶兵衝鋒陷陣,戰死在第二次萬曆援朝抗倭的戰場上。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