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_朕真的不務正業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

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2 / 2)

王崇古也是案犯之一,雖然一縷頭發是懲罰,但是他如果品錯了聖意,死路一條,他沉默了片刻說道:“空印案本身就是假的。”

王崇古品不出聖意,他根本不知道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究竟打算做什麼,所以他打算信實的去討論。

王崇古俯首說道:“臣讀國史、大明律、禦製大誥、會典,皆無空印之罪,最早記載空印案的是方孝孺的《遜誌齋集》,信史無載,則不可信。”

“陛下,太祖高皇帝做事,如果真的要殺了數萬人的話,禦製大誥裡必然會寫明,而明初的文人墨客們,自然要大書特書,但是僅方孝孺孤本為證,臣以為一家之言,如何信實?”

“方孝孺說: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錢穀策書,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係禦史獄,獄凡數百人。”

“但是究竟死了誰呢?能查明的僅有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而國史載方克勤盜用官庫炭葦兩百斤而坐罪論斬。”

“按照方孝孺的說法,太祖高皇帝把所有拿著印把子的人全都殺死了,一十三省、153府、1171個縣,主印者皆死,副手打一百軍杖後充軍,天下還有官員嗎?”

“方孝孺本就是賤儒,其言誠不可信也。”

“臣說他的話不可信,因為他的《遜誌齋集》本身就是錯漏百出,臣以《遜誌齋集》中的鄭士利傳為例。”

“方孝孺說鄭士利為了救哥哥,上奏言空印事,是為了解救自己的哥哥,可是根據禦製大誥的記載,事情不是這樣的。”

“鄭士利的哥哥鄭士元是因為直言上諫坐罪,懿文太子以唐太宗納魏征諫舊事求情,最後高皇帝以鄭士元清廉正直,勇於諫言揚善,升任其五品湖廣按察使司僉事。”

“方孝孺錯有三,第一錯是搞錯了鄭士利上言的原因,鄭士利上言不是為了救兄長,而是當時星變,把太祖高皇帝下旨令天下儒生進言;第二錯,則是太祖高皇帝寬宥鄭士元的原因,是懿文太子以唐太宗納諫,太祖寬宥兄長鄭士元,而非弟因鄭士利所言寬宥;第三錯則是結果,鄭士元明明升遷正五品,方孝孺則說流放。”

“蔓延全國的空印案大抵不存在,臣以為,這僅僅是方孝孺為父脫罪,所憑空捏造。”

“臣之所以信國史實錄,而不信方孝孺所言,主要是,太祖高皇帝一生光明磊落,從不避談皇覺寺三年討飯之事,所親自處置案件,皆在禦製大誥之中,而且,高皇帝英明神武,擅獨斷,懿文太子進言更加可信一些。”

王崇古再俯首說道:“陛下,臣惶恐,一家之戲言,懇請陛下明斷。”

朱翊鈞思慮了片刻說道:“歲月史書?”

“陛下聖明。”王崇古歎為觀止,陛下真的太擅長總結了,四個字就把他的意思總結的明明白白,時光荏苒,事情已經過去了,已經無法確認真偽,而後曲筆一二,就變成了史書。

空印案這個案子,王崇古認為是大明製造止投獻風力輿論憑空捏造的歲月史書,因為信史無載,一場牽連數萬人,殺了幾百人,流放數萬人的大案,國史實錄、禦製大誥,一個字都沒寫。

明初四大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唯獨這個空印案最是蹊蹺,時間不詳,人物不詳,處置不詳。

胡惟庸、郭桓、藍玉三個大案要案,太祖高皇帝專門在洪武二十三年寫了兩本《昭示奸黨錄》和《逆臣錄》,把這些人勾結串聯的罪證詳細記錄,時間地點人物最後處置結果,清楚明白。

空印案則最是古怪,就連發生的時間,都眾說紛紜,王崇古實在是不肯相信。

第(2/3)頁

第(3/3)頁

作為大明勳臣第一的太師韓國公李善長,死的時候一家七十二口都記錄在案,怎麼到了空印案就什麼都沒有了呢?

當然可能是王崇古讀史讀的不夠精通,並沒有找到國史的記載,誤會了方孝孺。

“那其他三個案子呢?”朱翊鈞也沒說自己信還是不信,王崇古也說了,那是他一家之言,至於到底有沒有,情況如何,那得個人去判斷了。

“曆曆有據。”王崇古最終選擇了站隊,曆曆有據回答了陛下。

“那這1728人論斬,大司寇以為呢?”朱翊鈞不動聲色的再問。

王崇古根本看不出小皇帝的臉色變化,無法品出聖意究竟如何,再俯首說道:“曆曆有據。”

彆問了,殺就是了,你小皇帝天天在地基上開會,不就是為了殺人嗎?

群臣再次安靜了下來,等待著皇帝的決定。

“殺。”朱翊鈞揮了揮手說道:“朕意已絕,此事勿議。”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廷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俯首領命,而後離開了文華殿。

殷正茂和張居正留了下來,殷正茂要告彆小皇帝回呂宋去了,而張居正要留下來繼續講筵。

殷正茂斟酌了半天,把自己對張居正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殷正茂認為,張四維等二十四案犯坐罪論誅,或者乾脆送到解刳院裡,但他們的家眷,就隨他的船南下呂宋,永世不得回大明便是。

“先生也覺得不該殺嗎?”朱翊鈞詢問道:“朕之所以略有猶豫,實恐有損先生美名。”

張居正卻搖頭說道:“臣以為該殺,殷部堂反複跟臣說不該殺,說臣和新政綁縛在一起,但是就臣看來,此新政非臣一人之新政,何來綁縛之說?臣佞臣也好,奸臣也罷,榮辱自有春秋論斷。”

張居正相信,他之後,陛下仍然會堅定的繼續革故鼎新,那張居正新政,變成了萬曆新政,他個人的榮辱就和大明的曆史進程切割了。

至於張思維黨羽家眷之死,日後論斷此事,是他張居正黨同排異,還是為帝王走狗,還是張四維大逆不道咎由自取,這都由後人評述便是,張居正甚至是樂見其成的。

將新政的罪責陣痛攬到自己的身上,將新政的功勞成果歸於陛下身上,他走後,陛下可以將所有的罪名都扣在他的頭上,出清舊賬,輕鬆前行。

殷正茂聽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不再多言,他告彆了陛下,到天津衛領船去,離京的時候,殷正茂還領到了一門艦炮,讓殷正茂樂了半天。

朝中再無人為張四維奔走,張四維等一眾夷三族之事,已經快馬加鞭提上了日程。

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個案子已經確定的時候,朱翊鈞帶著馮保和張宏突然出現在了北鎮撫司衙門的天牢,這也是朱翊鈞臨時起意,甚至北鎮撫司的天牢完全沒有打掃,顯得格外的陰冷。

小皇帝決定最後再見一見張四維。

“罪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張四維終於被打疼了,他跪在地上,俯首帖耳不敢有任何不恭順的言論。

朱翊鈞揮了揮手說道:“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臣罪責難逃,臣懇請陛下留臣家眷一命,臣賤命一條,陛下殺了臣等黨羽,臣無話可說,但是政鬥禍及親眷,此端一開,便是始作俑者絕無後乎,臣實為奸佞,天下搖唇鼓舌者眾,以此切題,否定元輔,否定新政之風力輿論,必然甚囂塵上。”張四維跪在地上,驚恐萬分的說道。

朱翊鈞平靜的說道:“這不是你開的頭嗎?威脅李樂的家眷,老母親和小兒子,逼迫李樂就範。”

“臣沒有做,也做不到,隻是嚇唬人罷了。”張四維再拜,承認了自己並沒有那麼神通廣大。

張四維再俯首說道:“國家元氣用在臣身上,實在是浪費了,殺罪臣足矣收威嚇之效,殺罪臣家眷,紛更再起,恐天下難安。夫元輔一身,乃群臣之表,若不有以倡率之,則臣下何所觀感?今日元輔殺臣全家滿門,元輔門下,必然以為則而行,天下難安,元輔控禦之道竭矣。”

張四維談到了一個殷正茂、張居正和朱翊鈞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那就是張居正不是無所不能的,他是個人,他的門人高啟愚甚至搞出過類似於勸進的舉動來,張居正的控禦之道不是無窮無儘的,一旦張居正當國,搞出了禍及家眷的事兒來,那下麵的人以為是準則也這麼做,天下難安,傾軋會更加劇烈,天下百官疲於爭鬥,而不再處置國事。

鬥爭會沒有任何規則的擴大化,甚至被有心人利用,擴大到一個張居正控禦之道竭矣的地步。

“你接著說。”朱翊鈞的手指在扶手上不停的敲動著問道。

張四維再拜說道:“元輔既率之以興事,而又戒之以守法,天下無此儘善儘美之事也,罪臣誠獲罪於天,罪不容誅,臣為自己親眷求情,若是天下疲於紛更爭鬥,政務堆集而不能整理,紀綱矬下而不能振舉,必傷國之元氣,罪臣罪不容赦,再誤國家大事,弊大於利也。”

既要也要不可取,既要殺了張四維全家,又要天下百官鬥法要遵守規矩,不搞瓜蔓連坐,天下哪有這種好事啊,大家都鬥來鬥去的,政務堆集了不去整理,紀綱敗壞了不能去振奮再舉,有傷大明振奮元氣。

“你接著說。”朱翊鈞的手指停止了敲動繼續問道。

張四維再拜,驚恐的說道:“元輔為人臣之極,帝師當國首輔,青史留芳,所以凡有動作,不但一世之人由之,而世世為天下之所共由,罪臣為佞人隻知私利,為害甚大,變亂黑白,顛倒是非,巧為讒言以中傷善類,誅臣等黨羽為威罰,誠恐誤大明振奮之大事。”

不值當,弊大於利,他張四維,爛人一個,元輔那是要青史留名,殺他張四維和黨羽,是他們犯了錯,罪有應得,但是牽連廣眾,真的有利於朝廷,有利於大明的中興嗎?

“罪臣將死之人,其言也善,懇請陛下明鑒聖裁。”張四維顫顫巍巍的說道。

“你早有這個覺悟,何至於落到如此地步呢?”朱翊鈞看著張四維,嗤笑了一聲,滿是感慨的說道,這次奏對,張四維就清醒了很多,說話也變得有了條理起來。

空印案沒有是一種說法,不是否認朱元璋嗜殺,四大案其他三大案,都有明確的記載,唯獨這個空印案有點怪,可能是作者讀史比較少,沒留意到。下午有點事兒,晚上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 讓你鑒定物品,你選擇提取神通? 真實騎砍遊戲 誰讓他進劍宗的! 慶妃撿漏攻略(清穿) 大唐裡正 綁定神豪係統後大佬暴富帶飛祖國 FBI:讓你演罪犯,演!懂嗎? 大理寺小飯堂 她們都是壞女人! 天師下山,紅白席上她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