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動明王在佛門之中有數種形象,也可以說沒有固定的形象,一麵四臂,雙麵四臂,又或者四麵四臂等等,這些形象並沒有高下強弱之分,隻不過目光總會有看不見的角落。
所以浮屠手一手托著浮屠塔,另外一隻手則是握緊了念珠。
念珠其實隻是很普通的佛珠,其實用途很簡單,就是在念佛或者持咒時候用以計數定心所用,在佛門當中是再常見不過的東西,隻不過同樣的念珠在不同人的手裡也會發揮出不同的效果。
這是佛主五境之時所用的念珠,經大佛法加持,百年前送給了浮屠手,完全已經能夠算得上是至寶。
尤其是對佛門神通秘術有著絕對的加持。
所以當浮屠手緊握念珠之後,四周的誦經聲變得更加清晰,並非是聲音變大,而是更加清晰,如果說先前隻是響徹在耳畔,那麼現在則是作用在心底。
誦經聲對自身有加持,對敵人有削弱,這是佛的國度,功效有些類似於掌中佛國,隻不過浮屠手使用念珠並不是為了亂息紅衣的心,而是為了加持不動明王法身。
在佛門之中,法身大概可以分為兩種,寂靜相和忿怒相,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字麵所表現出來的,寂靜相氣息祥和慈悲,親近溫暖,忿怒相猙獰恐怖,震懾邪魔,護持佛法和信徒。
浮屠手所喚不動明王便是呈忿怒相,護持自身巋然不動,他此刻手握念珠,一麵四臂的明王法身開始發生變化,宛若山石搖晃,佛光似鱗片掉落在地上變作片片蓮花盛開。
蓮花承接佛光反饋到法身之上,一麵四臂變成了四麵四臂。
並且每一麵之上都出現了第三隻眼睛,四麵八方所有一切全都儘收眼底,絕不會有任何一處被遺漏的角落,無論那把劍出現在哪裡,都會在第一時間儘收眼底。
明王法身護持周身,浮屠手看著踏空而行的身影:“這一劍你已不必再落下。”
消失的劍就意味著要以讓人預料不到的方式出現在預料不到的地方,唯有如此才有意義,才能起到作用,現在四下周遭無數細節都被看在眼裡,這一劍無論出現在哪裡都已經起不到作用,既然起不到作用,那麼就不必再落下。
這是實話。
消失的劍又回到了息紅衣的手裡,浮屠手所用的是笨方法,可有時候越笨的方法就越有用,因為笨方法代表了質樸,而大道至簡。
天空上有兩輪月亮,一輪露出一角,光芒儘數被段書生接引。
另外一輪圓滿明亮,鋪灑在息紅衣的周身,距離越來越近,他的身影不再如之前逆光那般漆黑隻能看見輪廓。
第(1/3)頁
第(2/3)頁
長河水聲格外的柔和,因為那是完全由月光所凝聚出來的河水。
無論是日光還是月光,都是沒有任何重量的,此刻彙聚成了河流卻忽然之間有了重量,息紅衣的劍探入了河水裡,河水有了重量,劍身卻變得無比輕盈。
很多人喜歡將日光比作陽,將月光比作陰,可息紅衣此時此刻卻就著月光刺出了至剛至陽至烈的一劍。
沒有隱藏,沒有消失,握著那把劍,隨著水流的方向朝著浮屠手直直地刺了過去。
這一劍,盛大空前。
月色成了幕簾,自圓月邊緣灑下,垂在河流裡,沐浴著息紅衣的身體,那一劍已經出現在了浮屠手的身前。
“有時候看的太清楚也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