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卻拒絕了中央的工作,主動前往西域不毛之地。
在那個年代,疆省條件艱苦,挑戰重重。
而吳女士仍然選擇在那裡潛心種瓜。
這如何不讓人敬佩!
......
【那時,我國的西瓜種子還依賴進口,即便是常見的西瓜品種,其種子的本土化培育也麵臨重重困難。】
【剛大學畢業,細皮嫩肉的吳女士,頂著風沙和烈日,一塊地一塊地的跑。】
【整整用了三年時間,普查了300多個生產隊,整理出了44個瓜類品種,並建立檔案進行改良和培育。】
【即使她在懷孕的時候,吃什麼吐什麼,瘦的隻剩下六七十斤,還騎著毛驢穿越戈壁。】
【她穿越戈壁可不是為了尋找愛情,而是為了尋找優質的瓜種和培育方法。】
......
洪武年間。
對農事很是熟悉的朱元璋,此時正若有所思。
大明建立之初,百廢待興,尤以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為當務之急。
他做了很多措施來推廣農事。
移民屯田,開墾荒地。
興修水利,減免稅收。
設置老人擊鼓勸農製度,解放奴隸。
同時,他還規定有五畝地者,必須拿出半畝地種植經濟作物。
若是田地多,則需按照一定比例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麵積。
他深知糧食作物能夠保證百姓不餓肚子,而經濟作物卻是可以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從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三年,大明的耕地麵積增長了近七十倍,稅糧收入也增長了數倍。
他還是比較滿意這個結果。
但他還是覺得不夠!
農業乃國家之根本,他對於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追求永無止境。
此刻,他又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改良作物品種!
袁老的雜交水稻法,說到底也是改良品種。
朱元璋的思緒漸漸飄遠。
待下次殿試時,他要問問那些飽讀詩書的貢士們,關於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問題。
例如,田裡該如何插秧,才能讓秧長勢更好??
他還想讓貢士們去京城的田地去學習、去實踐一年,?也要讓他們多提提關於改良品種的要求。
畢竟,大明未來的人才,可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要多多關注實踐,關注國計民生才是。
他還念念不忘此前天幕中出現過的袁老的雜交水稻的幾種稻穗,也不知有沒有人尋到。
若是沒有尋到,他可以先讓各地統計品種,登記造冊,來試試改良和培育。
想到這裡,朱元璋一臉興奮,拉著朱標開始商議起來。
......
【為華夏西瓜做出巨大犧牲的,還有吳女士的丈夫和她的兒女。】
【吳女士的丈夫是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生,也放棄了北京的工作來到疆省,成為她的助手。】
【1986年,吳女士的丈夫因為長期的艱苦條件患了胃癌,生命垂危。】
【吳女士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申請了長假,陪伴在丈夫身邊。】
【臨終前,她哭著問丈夫,你為了我來疆省,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你後悔嗎?】
【丈夫平靜地笑笑說,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我甘願做你的鋪路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