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於是,朱棣好奇問道:
“為何這樣說?”
朱瞻基侃侃而談。
“此事本身就存疑。”
“《呂氏春秋》中記載,周幽王戲弄諸侯並非通過烽火台放狼煙,而是采用了擊鼓的方式。”
“而且烽火台在西周時期並未出現,孫兒隻知烽火台在漢代才得以完善。”
“而在西周滅亡之際,仍有諸侯前來勤王,甚至有國君戰死沙場。”
朱瞻基稍作停頓,繼續深入剖析:
“西周的滅亡,實質上是一場周王室的內亂。”
“周幽王對褒姒寵愛有加,褒姒為了讓自己的兒子伯服成為繼承人,便慫恿周幽王廢掉了王後申薑及太子宜臼,改立伯服為太子。”
“但褒姒仍然視宜臼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後快。”
“為了保命,宜臼不得不逃離鎬京,投奔自己的外祖父申侯所在的申國。”
“周幽王向申侯索要宜臼,卻遭到了拒絕。”
“周幽王十一年,憤怒的申侯聯合犬戎、繒國攻打鎬京,大獲全勝。”
“周幽王帶伯服逃離鎬京。而犬戎則攻入鎬京,大肆燒殺搶掠,並俘獲了褒姒。”
“逃出鎬京的周幽王和太子伯服,最終也被殺於驪山。”
最後,朱瞻基做出了總結。
“所以,周幽王死於廢長立幼。”
......
【自那時起,謠讖便頻繁地出現在史書之中。】
【隋末的“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
【元末的“莫道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
......
嬴政突然就悟了。
大秦的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謠讖:“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第(1/3)頁
第(2/3)頁
謠讖,就是華夏最早期的謠言。
嬴政突然摸了摸下巴。
既然謠讖屢禁不止,那他也可以編造啊!
古代輿論戰,看誰能打贏!
......
【謠讖之所以會成為古代起義前的標準化流程,是因為在信息閉塞的古代,沒有什麼比一首朗朗上口,又略帶神秘色彩的童謠更易於廣泛傳播了。】
【這就相當於是古代的“流量密碼”。】
【因此,謠讖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那些有心之人實現其政治目的的強有力武器。】
【那“金色蛤蟆睜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這句謠讖,究竟出自哪位有心人之手呢?】
【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大的受益者是黃巢。】
【當黃巢看到曾經輝煌的大唐王朝如今吏治腐敗、民不聊生,華夏大地滿目瘡痍,民變四起,他又想起了自己昔日的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