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投機半句多,眼看沒有辦法拉著自己的這位同鄉上船,羅亞夫斯基隻能選擇放棄。
他最後說道:“既然如此,你好自為之吧!看在同鄉的份上,我提醒你一句,如果最近發生了什麼變故,你還是找個安全的角落不要摻和進來。”
卡爾齊切夫淡淡的說道:“謝謝。”
既然如此,羅亞夫斯基隻能從箱子上上站起來,然後向著其他方向走去,隻留給卡爾齊切夫一個冷澀的背影。
……
夜晚。
一處戰壕裡,羅亞夫斯基和一個麵生的男人密謀著。
“怎麼樣,羅亞夫斯基,今天你拉攏到幾個和我們一樣誌同道合的人?”
羅亞夫斯基搖著頭說道:“伊利亞先生,進展很不順利,站在我們這邊的確實有不少,不過他們並不願意參與我們的行動。”
伊利亞問道:“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大多數人是沒有勇氣對不公的命運進行抗爭的,所以你也不需要自責。”
“唉!”羅亞夫斯基歎了口氣說道:“確實如你所說,很多人不是不對如今的現狀感覺不滿,但是他們大多數都選擇了得過且過。”
“就比如我的同鄉,他心裡也十分清楚帝國軍隊的腐朽,但是他選擇了自我妥協。”
伊利亞安慰道:“這種情況在所難免,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如此,就隻能我們自己奮鬥了,我們的要求其實不高,那就是退出戰爭,尤其是一場看不到勝利的戰爭。”
其實勝利與否對俄國士兵而言並不重要,畢竟很多灰色牲口被征召的時候,也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參加軍隊的,亦或者說他們沒有多餘的想法,隻是因為俄國政府的征召,所以不得不加入軍隊。
但是當戰爭的殘酷擺放在他們麵前的時候,就算在沒有思想的農奴也會產生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戰爭是會死人的。
如果俄國政府能夠在心理上給予他們宣泄口或許還好,但是作為列強中最腐朽的軍隊,俄國底層士兵很難和軍官以及官員們共情。
自然也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俄國軍官存在,但是比例顯然比交戰國要差許多倍。
而且俄軍的問題比同盟國多得多,尤其是後勤問題上,這幾乎是俄國人從來都無法解決的頑疾。
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哪怕解決一半,俄國士兵的怨氣估計也不會積累到如此程度。
伊利亞對羅亞夫斯基說道:“明天下午六點,我們會發起行動,三連我們的人就由你負責了,到時候隻要相應大部隊的就可以了,信號是三聲槍響,等到信號發出後,你就帶著伱的人向文尼察市的總指揮部出發。”
“到時候,我們會派出人和馬卡耶夫將軍交涉。”
羅亞夫斯基點點頭說道:“確定了是明天下午六點!”
伊利亞:“沒錯,不過如果沒有聽到三聲槍響的話,你們就不要輕舉妄動。”
再確認行動時間和地點後,羅亞夫斯基返回到營地,開始將“自己人”都叫過來,通過這十幾天的努力,他策動了三十多人,如今他將行動計劃告知他們。
第二天。
文尼察市今天的空氣格外清新,市區裡完全看不到戰爭將近的跡象,西裝革履的精英和繁忙的市民,和城外的灰色牲口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然,文尼察市內部同樣可以看見不少俄國士兵在巡邏,維持整座城市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