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說道:“哦,不知道克萊爾爵士有什麼高見?”
克萊爾爵士說道:“賠款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壓縮在五百萬萊茵盾以下,至於土地,也不應該這麼多麵積,或者貴國換個地方選擇。”維爾說道:“不行,五百萬萊茵盾太少了,要知道帝國的太平洋艦隊都已經出發了,這次光是艦隊出動的費用就不少,更何況還有我國犧牲公民的賠償,帝國名譽受損費用……”
事實上東非的太平洋艦隊確實做了準備,但是並沒有出發,畢竟東非自然也是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戰爭往往都是最後的選擇,而且就東非太平洋艦隊的實力,隨便派出一支分艦隊,估計就能全殲暹羅海軍,根本不需要全軍出擊。
畢竟暹羅海軍的主力艦也不過區區數百噸的蒸汽動力艦,這種軍艦,毫不客氣的說,東非七十年代的炮艇編隊就能輕鬆對付。
更何況這種對於暹羅而言最“先進”的軍艦,暹羅海軍也僅僅裝備了幾艘而已,還有一堆木殼船。
反觀東非的太平洋艦隊,雖然在東非三大海軍中實力最弱,卻也能排在太平洋區域第三位,而前兩位分彆是美國和日本。
所以對付暹羅海軍,東非太平洋艦隊根本用不著出太大力,就可以破碎暹羅的海軍夢。
其實暹羅也算南洋地區最具備海權意識的國家了,奈何國貧民弱,還有外部威脅,根本發展不起來。
“八百萬萊茵盾如何?”克萊爾爵士試探的說道。
維爾說道:“看在兩國的麵子上,七千八百萬。”
“一千萬萊茵盾不能在高了!”
“七千六百萬.…”
兩人陷入了漫長的談判中,而雙方的預期差距太大,所以隻能陷入僵局。
克利亞巴這個時候充當起了和事佬,他說道:“不如還是先談談土地的事吧!”
於是三人又開始就暹羅割讓哪裡給東非展開了激烈交鋒。
英,法兩國不希望東非在暹羅有太大影響力,所以儘可能的讓東非不要進入暹羅的核心區域。
而維爾公使自然反其道而行之,揪著暹羅的出海口和重點城市做文章。
雙方的談判一直維持了三天,最終維爾還是做出了讓步:“六千萬萊茵盾,不能再少了,同時暹羅南部馬來半島的領土割讓給帝國,這是我們最後的底線,如果暹羅政府不答應,那就隻能兩國在海上見分曉了。”
維爾發出了戰爭威脅,而這一招十分奏效,畢竟真發生戰爭的話,東非可能不會罷手。
而英,法可沒有時間管暹羅的死活,也沒有實力管,除非這個時候在歐洲方向和德奧談和。
克萊爾爵士和克利亞巴相互對視了一眼,終於也是接受了這個結果。
雖然東非的條件依舊苛刻,但是至少比原先少了兩千萬賠款,同時馬來半島的領土對暹羅而言其實並不是過於重要。
暹羅是佛教國家,而馬來半島上的居民卻以阿拉伯教為主,所以如果是這片區域的話,拉瑪六世應該可以接受。
而事實也是如此,拉瑪六世代表的暹羅政府接受了東非的條件,畢竟縱觀暹羅的近代曆史,暹羅人從來都不是能硬氣到底的國家。
而留學過的拉瑪六世也明白東非這個國家的虛實,東非從來都不是暹羅可以招惹的,要不然他也不至於請英,法兩國調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