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爾恩說道:“唉,我們基特韋市比不了盧本巴希,上個世紀,我們或許還能和盧本巴希在經濟上對比,但是如今,不得不承認盧本巴希拉開了和基特韋的差距,我們就是想追也追不上了。”
波克沒有接話,而是問道:“德伯爾恩市長,這次你們來盧本巴希的目的是什麼?”
德伯爾恩也沒有客氣,而是直言不諱的說道:“我們這次過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和你們盧本巴希達成合作,看看能不能達成合作,邀請銅礦帶的其他城市,達成經濟領域的合作。”
“嗯!不知道怎麼合作?”波克市長好奇的問道。
德伯爾恩解釋道:“波克市長,我想你應該很清楚,我們銅礦帶能夠在全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靠的是銅礦資源,可以說銅礦開采和有色金屬加工,是我們這個區域的核心產業。”
波克點點頭說道:“當然,畢竟從名稱上就能看出銅礦對我們這些城市的重要性。”
德伯爾恩:“這就對了,但是我想你們應該也知道,這些年銅礦產業所麵臨的危機,這個時候雖然不明顯,但是已經生出了苗頭,那就是非銅礦帶銅礦資源開發,以及進口銅礦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尤其是外部進口銅礦,對銅礦帶的威脅最大,他們打破了國內銅礦的市場行情,導致這些年銅礦價格縮水。”
“而中央出於外交,環境,殖民地開發等因素的考慮,並不拒絕進口銅礦進入國內,這就讓我們的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如果突破不了這個瓶頸,不說更進一步,未來整個銅礦帶都有可能因此沒落。”
外交層麵的典型體現就是,東非從南美各國進口了大量銅礦資源,東非拉攏南美各國之心,路人皆知。
而想要拉攏這些國家,自然要和他們進行利益上的綁定,而購買當地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是最常見的辦法之一。
而從客觀角度來說,東非從來都不是一個銅礦缺乏的國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但是,東非政府並不介意通過購買智利,秘魯等國家的銅礦,來拉近雙方的關係,更何況這些國家的銅礦量大質優,價格也並不比本國銅礦高多少。
而國家利益顯然未必和地方利益完全一致,東非政府不介意大量引入國外或者殖民地的銅礦,銅礦帶地區顯然是介意的,但是他們又無法阻止這件事,畢竟銅礦帶在東非本土都不具備唯一性,東非產銅礦的地方還有很多。
德伯爾恩的話也讓波克陷入了思考,就像德伯爾恩所言,銅礦帶城市過度依賴銅礦資源開發,而現在有了外部競爭,確實對盧本巴希造成了影響。
而之所以,波克沒有德伯爾恩那種急迫性的原因,則是盧本巴希的條件比基特韋要好得多,不管交通,教育,甚至資源上都是如此。
不過,現在德伯爾恩既然提出了問題,他還是願意順水推舟的但是要先看看德伯爾恩是怎麼一個合作方案。
於是波克市長問道:“那你們打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又應該如何合作?”
德伯爾恩市長說道:“現在,我們無法阻止中央政府的決議,通過聯合其他城市,限製進口銅礦進入東非。”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我們自身來解決,而銅礦以及相關產業又是我們的核心和基礎,顯然也不能放棄。”
“而進口銅礦,主要威脅的是我們的上遊產業,但是在中下遊產業我們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但是,這種優勢依舊有被反超的風險。”
“所以,我們應該從兩點出發,在上遊產業,也就是銅礦開采方麵,和銅礦帶其他地區達成協議,根據資源情況,經濟實力,人口等因素,來分配開采份額,統一價格,避免區域惡性競爭。”
“而在中下遊產業,應該合並和協調一批企業,合並一批同類型企業,從而整合技術,人才等資源,避免競爭的同時,形成一批骨乾企業和外部進行競爭,提高我們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協調,則是將產業根據交通,資源,地理,環境等等因素,把政府銅礦帶的產業鏈進行重塑,每個城市發展各自的優勢產業,從而促成整個地區的產業協調發展。”
德伯爾恩的話很好理解,如果銅礦帶的各個城市各自為戰的話,很容易被外人撿了便宜,所以大家應該整合起來,這樣至少不至於被銅礦帶以外的競爭對手吃乾抹淨。
波克市長對於德伯爾恩的提議自然十分心動,不過他還是說道:“但是這樣一來,我們銅礦帶就必須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不然銅礦帶大大小小十幾座主要城鎮,恐怕很難達成一致。”
德伯爾恩說道:“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之間的競爭,完全是便宜其他人,所以就根據各自的經濟實力來劃分蛋糕好了。”
“就比如新合並成立的企業,由我們每個市各自出資,能占據多少各憑本事,而協調這些城鎮的產業,則要從多方麵考慮,就比如環境,銅礦開采汙染十分嚴重,那環境承載能力強的地區,自然可以多開采,環境承載能力弱的地方要少開采。”
“還有礦山開采設備,對於這些設備,也應該合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時,提高礦區工人的安全。”
聽完了德伯爾恩的話後,波克市長也就明白了,按照德伯爾恩的意思,那就是有多大能力,吃多少肉。
而隻要簡單一盤算,整個銅礦帶的城市裡,還有比盧本巴希更發達的城市麼?顯然沒有,就是基特韋這個第二大城市,和盧本巴希的差距都十分巨大。
所以,波克市長立馬變了副麵孔,他樂嗬嗬的對德伯爾恩說道:“還是德伯爾恩市長你有遠見,銅礦帶早就應該整合為一體,不說成為魯爾區那樣強大的工業區,至少也能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
“我們盧本巴希對於整合銅礦帶地區是樂見其成的,區域內的各個城鎮應該放下成見,精誠合作,這樣才能讓整個地區一起進步,做大做強。”
事實上,盧本巴希市以前並非沒有整合銅礦帶的想法,但是奈何其他城鎮不同意,而盧本巴希最大的反對者,就是基特韋市。
現在,基特韋市政府放下了和盧本巴希較勁的念頭,願意“服從”盧本巴希的安排,盧本巴希市政府自然是歡迎的。
而基特韋市態度的轉變,其實也是無奈選擇,畢竟整合銅礦帶,對於基特韋市更加重要,而基特韋市卻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讓盧本巴希來完成這個任務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當下,基特韋市的經濟瓶頸比盧本巴希更加嚴重,畢竟盧本巴希除了銅礦以外,還有政策,地理,交通等優勢,所以退路也多,就算銅礦帶衰落了,作為施瓦本省會的盧本巴希發展也不會差到哪去,這是基特韋一個地級市所無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