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巴斯防線。
相對於俄國,剛剛獨立不久的烏克蘭顯然是一個十分弱小的國家,而烏克蘭的地形平坦開闊,這進一步加大了烏克蘭應對俄國入侵的難度。
當然,從俄國的視角來說,原本烏克蘭就是俄國的一部分,所以應該稱之為收複失地,但是又因為俄國工黨特殊屬性的原因,對烏克蘭等淪陷區應該冠以“解放”的名義來行事。
俄國的野心不止於此,解放烏克蘭等原沙皇俄國領土是僅僅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解放整個東歐,第四步就是整個歐洲,最後延伸到全世界。
所以烏克蘭政府為了防止被“解放”,自然而然的修建了頓巴斯防線,謀求通過這條防線來對抗俄國。
在頓巴斯防線的西側。
烏克蘭元帥多羅申科麵帶愁容的盯著軍事地圖,思考著應該如何對付俄國赤軍。
而他身邊,也圍著一眾烏克蘭的高層將領,在麵對俄國這個龐然大物的情況下,烏克蘭方麵顯然沒有必勝的信心。
“整個烏克蘭的地形,可以說一馬平川並不利於防守,當初烏克蘭獨立的時候,盟軍如果能夠一鼓作氣,拿下整個東烏克蘭那就好了,我們也不至於如此被動。”烏克蘭將軍沃洛西夫卡說道。
所謂的盟軍自然指的是一戰時期的同盟國軍隊,因為戰爭後期,同盟國和俄國工黨達成協議,雙方以實際控製區為依據,對烏克蘭進行了重新劃分的原因,所以烏克蘭並不是完整的。
多羅申科說道:“現在再討論這些,已經沒有實際意義,現在我們應該祈求頓巴斯防線,能夠支撐我們應對俄國可能發起的大規模進攻。”
話是這麼說,但是幾乎絕大部分烏克蘭將領對於所謂頓巴斯防線都不太看好。
雖然一戰證明了塹壕戰已經成為當前戰爭的主要形式,但塹壕戰對於攻守雙方實際上都不太友好。
尤其是對人員,物資的消耗上,烏克蘭恰好是烏克蘭最大的短板,彼時的俄國可不像前世的跛腳的俄羅斯,因為人口問題連戰爭都畏手畏腳。
俄國目前人口高達一億多,而烏克蘭人口卻僅有不到兩千萬,除此外烏克蘭的工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烏克蘭應對俄國完就是農業國應對工業國,而在其他各方麵數據,烏克蘭好像都和俄國有著巨大差距,當然除了國際關係這方麵以外。
多羅申科元帥說道:“雖然我們的對手十分強大,但是我們也並非完全處於劣勢,我們背後有主流文明世界的支持,不管德奧還是英法,甚至歐洲之外的美國都站在我們這一邊。”
之所以沒有東非,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在東非還有一個沙俄流亡政府,而沙俄流亡政府顯然是不同意烏克蘭所謂“獨立”的,在維護國家統一這一點上,沙俄流亡政府的態度反而比俄國工黨更加堅定。
而且,英法德奧之所以會支持如今的烏克蘭政府,本身就是為了避免東非挾沙皇以令原俄國諸侯。
進而把手伸到東歐來,英國是不希望東非突破屏障,進入歐洲,而德國和奧匈帝國則完全是從市場角度考慮。
要知道,東歐一直都是德奧兩國的重要傳統市場,而一戰期間,德奧兩國並沒有通過戰爭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場範圍,所以在戰後對原本兩國傳統市場更加重視。
所以,在利益驅使下,兩國有默契的把東非排除在東歐之外,這對於東非實際上是一個嚴重的背刺。
畢竟,在沙俄時代,俄國和東非的貿易十分頻繁,而彼時因為俄國的原因,東非也可以順勢通過貿易進入烏克蘭地區市場。
而如今,烏克蘭政府實際上就是德奧兩國扶持出來的傀儡,自然處處以德奧為首,而德奧兩國有意將東非排除在東歐市場之外,烏克蘭政府自然根據兩國的安排做事。
所以,東非和歐洲各國對於烏克蘭問題是有分歧的,既然如此,東非自然也不會為所謂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出力。
畢竟東非本來就有自己扶持出來的俄國代言人,那就是阿列克謝為首的沙俄流亡政府。
由此可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麵對切實利益的時候,什麼所謂德意誌民族的感情完全就是扯淡。
波蘭加上烏克蘭等地區,總人口也有四千多萬左右,如此龐大的市場,德奧兩國當然想獨吞下來。
而對於奧斯曼帝國同樣也是這個道理,戰爭結束後,德奧兩國就想方設法的排除東非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
這也是東非為什麼被分配到伊朗的主要原因之一,英國,德國都不希望東非和奧斯曼帝國走的太近,畢竟除開英國和東非以外,奧斯曼帝國已經是印度洋沿岸僅有的大國。
對於英國來說,一戰結局不太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奧斯曼帝國和東非之間走的太近,從而導致協約國遲遲無法完全封鎖同盟國的對外經貿通道。
而對於德國而言,一戰前德國就積極拉攏奧斯曼帝國,並且修建了巴格達鐵路,實際上在一戰前奧斯曼帝國已經成為了德國的經濟殖民地,所以德國不希望東非把自己辛苦栽培的桃子摘了。
當然,帝國主義國家間的齷蹉和矛盾,對於多羅申科來說並不太重要,東非這個國家和烏克蘭的關係本來就一般,尤其是那個東非支持的沙俄流亡海外,更是讓烏克蘭政府感覺如鯁在喉。
多羅申科元帥繼續說道:“有了德奧等國家的支持,隻要我們能夠頂住前期俄國的軍事壓力,展現出我們的價值,才能獲得更多的軍事援助。”
“尤其是在波蘭等國家競爭的情況下,誰能表現出更高的戰鬥力,誰才能拿到更多的真金白銀和武器彈藥。”
沒錯,波蘭是烏克蘭最大的競爭對手,畢竟二者都是吃軍事援助的國家,而軍事援助顯然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波蘭拿的更多,那烏克蘭就會吃的少。
而實際上,波蘭政府也確實比烏克蘭更武德充沛,就算恩斯特都不得不佩服波蘭人的膽量,在獨立之初,波蘭就迫不及待的對俄國展開了小規模的軍事行動。
而前世的曆史也證明,在反俄國這件事上,沒有比波蘭更加積極的國家。而波蘭如此積極作死的行為,就讓烏克蘭政府顯得有些被動了。
多羅申科說道:“現在情況很明顯,雖然英法德奧都支持我們,但是我們肯定不能完全信任這些列強國家,畢竟烏克蘭和俄國的實力過於懸殊,在其他國家不組織軍隊幫助我們對抗俄國之前,我們要做的事隻有一個,那就是死守頓巴斯防線。”
“現在,波蘭政府雖然跳的歡,但這樣一來,他們也最容易成為俄國的首要打擊目標,我們絕對不能像波蘭人那樣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