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對此很好奇,其他人自然不會例外。
辦公室裡,除了張老師以外的其他人紛紛擠過來。
老吳老師:“南老師,我也想聽。”
小林老師:“提前給我們透露一下嘛。”
戚佩兒:“你告訴我,我保證不告訴彆人!”
被四雙眼睛巴巴地望著,南枝啞然失笑。
她收拾了東西,起身:
“待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烹飪課是全校總共50多名學生一起上的。
學生這麼多,南枝總不能一個人維持秩序,張老師他們都會過來幫忙,自然就能聽到講課內容。
南枝要賣關子,沒辦法,包括張老師戚佩兒在內,還有攝像機後坐著的許霖等節目組成員,甚至是屏幕後一位位好奇的觀眾,都隻能耐心等待。
他們數著時間一秒一秒過去。
終於!
到了第四節課的時間!
一眾老師按照南枝的吩咐,把三個班級的學生從教室帶到了食堂。
第(2/3)頁
第(3/3)頁
這裡有足夠的桌椅,跨過一道門就是後廚,想要的東西很方便就能取到,是最適合烹飪課程的教室。
50多名學生加上老師,聽起來不多,但真的烏泱泱擠進食堂,還是稍顯擁擠。
所幸南枝早有準備,事先將桌子重新排列,呈圓形分布,中間留出小塊空地。
這塊空地就是南枝站的位置。
此時,她清泠泠地站在那裡,看著學生們陸續落座後,才不急不忙地開口: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一個詞,叫‘不時不食’。它出自《論語·鄉黨》中的‘齊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情而錫。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有人說,這是孔子太挑剔。但這其實是古代人對飲食的一種基本要求,適應飲食,順時養生。日升月落,晝夜交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無為而無不為,這是一種‘道’的境界。”
一段引經據典的開場白,可謂是先聲奪人,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
很多人都覺得驚訝,不是要上烹飪課嗎?怎麼突然講起“道”來了?
他們好奇,又不明所以,隻能耐著性子聽下去。
這時,南枝提問了:
“那同學們知道二十四節氣嗎?”
不少孩子都踴躍地舉起手。
南枝視線掃過一圈。
她看到了因為太矮被安排在第一排的南意,坐得那叫一個端端正正,不過擱在膝蓋上的雙手忍不住攥緊,大概在氣惱自己竟然不能回答媽媽提出來的問題。
南枝悄悄莞爾,目光沒有過多停留,而是飛快略過。
最後,她抽了第二排的一位女生。
那女生也沒讓大家失望,口齒伶俐,從“立春”一路順暢無阻地背到“大寒”。
南枝滿意地頷首:
“答得很好。二十四節氣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順應節氣配合飲食,正是這份智慧的延伸。譬如春屬木,萬物複蘇,陽氣上升,與肝臟對應,就該多吃時令的綠色蔬菜,像是春韭,多辛少酸,以達到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作用。另外還有夏屬火,飲食應當清淡,用以養心;秋屬金,飲食該以潤燥為主,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補益肺氣;冬屬水,飲食注重溫補,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益氣養血。”
scriptappript
scriptchaptererror;/script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