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集合的那天,陳星準時來到了學校外麵。電視台派來的攝製組提前到了,陳星來的時候看到他們把行李箱,工具箱之類的東西都往兩輛麵包車上塞,其中有個學長來的比他更早,看到陳星以後打了聲招呼,說道。
“陳,快來把行李放上去,車馬上開了。”陳星從善如流,把裝換洗衣服,以及穿越機的行李箱放在其中一個麵包車後麵。
至於相機和鏡頭,以及一台筆記本,這當然是要隨身帶著了。陳星對現在這台哈蘇喜歡得不得了,而且還簽了協議,輕易不會讓她離開自己視線之內。
等陳星把東西放好,尾箱一關,這兩輛車就開走了。陳星看了看周圍。
還有一些私家車,應該是一會兒要送他們去機場的。再看自己旁邊這位學長。
這位學長陳星印象深刻,叫福特,應該是攝影係年齡最大的一個,到了25歲的門檻才考進學校,如今在上五年級……是的,這位今年已經三十了。
他之前在工作室,但實在不喜歡那種氛圍,又聽到諾貝爾教授要拍紀錄片,主動請纓過來。
陳星和他認識,但也隻是點頭之交。他的相機也是隨身帶的,斜跨著一個很大的相機包,估計裡麵的鏡頭絕對不少。
陳星問道“這次我們要去幾個人?”
“電視台那邊不知道,我們學校裡麵有三個人去,我和你,還有萊夫博德,萊夫博德你認識嗎?”
“聽說過。”也是五年級的人,他媽是學校的莉柯達教授,這位教授也是當初麵試陳星的幾個考官之一,對華夏文化很有好感的那個,教的是視覺設計與色彩構成。
萊夫博德是跟著教授一起從學校出來的。教授看了看時間,清點了一下人數。
“看來大家都很準時,放設備的車已經走了?”
“剛走。”
“那好,我們也出發吧。”陳星還沒去認識攝製組的人,就跟著教授上了一輛車。
三個學生都在後麵坐著。陳星的位置靠右邊窗戶,中間隔著老大哥福特,左邊是萊夫博德。
兩人之前沒見過麵,隔著福特握了一下手。
“學長,第一次見麵,還請多多照顧啊。”
“你太客氣了,伱的名字在工作室裡麵我們也經常聽到。”他和福特去年都在學校的攝影工作室,混的不是藝術攝影就是商業攝影,說經常聽到陳星的名字絕對不是客氣。
職業攝影本來就是個小圈子,有點什麼事情很快就傳遍了。隻是,萊夫博德還是對陳星有點不服氣的。
學校裡麵都在傳華夏陳的優秀,不管是從外貌還成績,但一個華夏人真的有這麼厲害?
萊夫博德依舊保持懷疑的態度,認為學校是在吸引華夏更多的報考生。
個人審美的不同,很難找出能讓所有人都信服的一位藝術家。路上教授一直在車上看東西,快到機場的時候才說道“這次過去拍紀錄片都不要亂跑,蘇丹和法國不一樣,那裡不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國家。”陳星在心裡翻了個白眼。
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也不要太緊張,我們這次拍攝《探秘蘇丹》是雙方政府聯合決定的。選擇的兩個拍攝地都很安全,住宿環境上不要太挑剔了,攝製組的人都懂,所以我隻提醒你們。”三個人不是很整齊的說道“沒有問題。”教授又去看資料,隨口說道“現在有關非洲的紀錄片所有人都喜歡拍攝動物,大草原,大裂穀,人文環境真的好久沒人拍了,這次我們過去也能看看東非人民生活的環境,啟發一下你們的創作思路。”法國距離非洲不遠,跨過一道海峽就是阿爾及利亞,然後再飛一段時間就到了蘇丹。
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強者,法國在非洲有著大量的話語權。但這種話語權暫時還影響不到蘇丹。
飛機落地後,機場肉眼可見的破敗,漫天的飛舞的黃沙,完全就是陳星印象裡非洲應該有的樣子,而且熱,一下飛機就覺得非常熱,太陽曬在身上隔一會兒就火辣辣的疼,幾人都默默換上了一件薄外套防止太陽直射。
攝製組的一個人丟給陳星一個防曬霜,說道“擦一點吧,你們。”
“謝了!”電視台一共派了六個人出來,兩個攝影師,一個錄音師,一個燈光師,還有個翻譯,剩下一個也懂阿拉伯語,但他的工作主要是處理外部事情,算是向導。
比如說明天要拍攝什麼,他就會去提前和人溝通,打通關節。再加上導演克裡夫·諾貝爾,以及他的三個小跟班,團隊就達到了十個人。
他們此刻等在機場的外麵,已經聯係到了一輛車過來接他們。設備就很多,一輛車夠嗎?
陳星在想。不過等他看到這輛車的時候就覺得夠了,來的不是皮卡也不是麵包車,來接他們的車是一輛正兒八經的貨車,大卡車,這特麼再來一批人也夠。
萊夫博德脫口而出“我們就坐這個車?怎麼坐?”十個人坐卡車,能坐嗎?
難道要我們坐在貨箱裡麵?他顯然還沒來過非洲,不知道人間疾苦,而且在法國這樣的行為是被禁止的……他顯然把諾貝爾教授之前說的話當做了耳邊風,沒有意識到這裡已經和法國不同了。
節目組的一個攝影師覺得他的話有點好笑,笑著拍了拍萊夫博德的肩膀,然後往前走,說道“快來搬東西吧,燈架可真重。”錄像的機器很大,和陳星他們幾人帶的相機完全不是一個級彆的,三台相機放上去以後還有話筒,燈架,以及一些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還有每個人的行李。
等所有東西都放上去以後,他們十個人也都爬上了貨車,各自找地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