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的衣紋貼體,袈裟呈雙領下垂式,露出裡麵的僧祇支,內衣有打結的帶飾並露在外麵,手部不知道什麼原因殘缺了,這倒有點可惜。
泥塑周圍有那種佛光,也很帥氣。
現代的寺廟,佛光基本都是固定的那種,就像陳星在婺源拍下來的那一張圖,就是夕陽太陽在恰巧的時候照在石壁上,反光成了一片耀眼的佛光。
但這裡表現出來的佛光卻像很多遊戲裡麵,角色在集氣一樣,藍白相間的氣流從周身冒出,在頭頂彙聚。
衣服也不是和尚穿的僧袍,或者說不是陳星印象中的僧袍,這讓他整體看上去太帥了。
陳星以前見到的神像,不管佛教還是道教,其建築都是以莊重為主的,陳星攝影風格最初也是以莊重,濃厚聞名於世,這不得不說也是受到了華夏古建築的影響。
但這個石窟卻是用大量色彩來點綴的。
這些色彩畫出了建築,畫出了飛鳥,畫出了仙鶴……舉目四望,滿窟都是一鋪鋪線條剛勁、賦彩濃淡相間,技藝精湛的壁畫,沒有一點空隙。
陳星在側麵看到了一行字,是當初修建這個石窟的時候留下來的,寫的是“大代大魏大統四年歲次戊午八月中旬造。”
這裡麵沒有其他表示時間的介紹。
陳星就用手機搜索了一下,發現大統為西魏文帝年號,就是公元538年至539年,這算下來這個石窟應該是最早修出來的石窟之一,算是元老。
這個洞是覆鬥頂的,就是三角形的屋頂,在上麵平滑的切掉那個尖角。
華夏古代也這麼精通結構學。
研究古建築越多,就越知道古人的聰明,如果真有那麼一個人在華夏最先啟蒙了工業思想,那麼現在的華夏也不知道一飛衝天到了哪裡。
陳星今天看到的壁畫,有張騫出使壁畫,有阿三國阿修羅雙手托舉日月,有五代十國時期五台山壁畫。
飛天那一幅畫陳星現在沒看到,但從編號323石窟裡麵的風格,也能揣測到當時西域的這種和內地迥然不同的宗教文化。
西域文化,根在西域這片地方,後麵華夏文化傳過來。
兩種文化融合,差的在時代的浪潮中逐漸拋棄,隻留下了最好,最美的那一部分,形成了現代西域的樣子。
這是陳星今天能去的八個石窟裡,最後的一個。
從這個石窟裡麵走出來,陳星麵對的就不是房間裡麵多彩的古代世界了,而是一片茫茫的大漠,黃色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其次才是如此眾多的遊客。
陳星看到這麼多人還愣了一下。
之前沉浸到西域文化太久了,腦海裡麵一直在想自己要怎麼用攝影來表達西域的這種文化,這種故事。
一走出來看到這麼熱鬨的場景,還真不習慣。
關鍵這時候門口還在吵架,說什麼平移不算插隊什麼的……
煞風景!
這個石窟位置比較高,看這裡的裝修就知道這裡應該是陳星去的幾個地方裡麵,最重要的幾個,估計人氣也隻有陳星去的第一個,張騫出使壁畫能夠相比了。
陳星早上九點的時候就到了,現在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間。
一共參觀了四個小時,八個石窟。
體會嘛,很多。
最開始還沒覺得有什麼體會,隻是覺得一些壁畫,一些佛像能夠保存下來很不容易,畢竟這些東西都是被外國人破壞過一輪的。外國人哪裡懂什麼華夏文化啊,隻覺得看著漂亮的都搬走,搬不走的就破壞。
還有就是陳星之前說過的一些事情。
幾十年前的華夏人根本不懂什麼文物保護,或者說懂這個的人太少了。
全國那麼多景點需要保護,莫高窟算什麼。
但直到陳星看到那個與眾不同的佛像,那種雖然是古板的佛教,但卻表現出了陳星心目中道家的那種瀟灑,他一下就悟了。
誰說宗教一定要嚴肅。
沒人規定佛教就一定古板。
為什麼要用一些教條的東西去標榜某件事情呢?
宗教也可以是帥氣的,迷人的。
陳星大概知道自己要怎麼拍了,現在還是早一點到燕京去和唐姐見一麵吧,把妝造先定下來。
時裝可能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隻能看燕京有沒有好的服裝設計師。
實在不行隻有讓學校那邊介紹幾個華人設計師。
回過神來,陳星已經走過了莫高窟很遠了。
這裡隻有一些離莫高窟比較遠,拍照的人們,因為這裡的環境就是沙漠,不斷流動的乾燥的沙子,不停的往陳星的鞋子裡麵鑽,如果他現在脫下鞋子往下抖估計能看到沙漏一般的飛沙。
在這裡拍照的人們看重了這個地方好出片,有大沙漠的感覺,但陳星此刻才發現莫高窟所在的這片地方居然這麼貧瘠,走出那個稍微有點現代化的景區,外麵什麼都沒有。
這是個沙漠。
莫高窟隻占據這個沙漠中的一個小小角落。
21世紀,從敦煌這個城市到莫高窟坐車隻需要二十塊錢,公交車兩塊錢,二十公裡轉瞬就到。
但在古代,這二十公裡可能人們要走大半天,或者一整天才能走到。
莫高窟周圍沒有城鎮,最近的可能是月牙泉,聽說以前這裡是個驛站還是什麼的,反正也是一個小地方,沙漠裡麵的一個小綠洲,微不足道。
這裡本應無人問津,因為周圍如此荒涼,隻有一片沙石,茫茫的沙漠就像牆壁。
然而
卻有無數人來到這裡
他們組成了長達千年的人間畫卷。
陳星眼底一熱,一種熟悉的感覺,讓他覺得還是係統最懂自己。
【幸好,世上還有敦煌】
【1600米藝術長廊,1600年興衰榮辱,都藏在莫高窟中佛像俯瞰眾生的眼裡。而我們順應著美的召喚,去了解,去讚歎,去保護和挽留】
久違了,我的係統朋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