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本來還以為島國人會抵製漢服,就像國內看不起穿著和服上街的人一樣。
但他估計錯了,穿這一套出來還挺受到追捧。
這讓他步伐都慢了許多。
他懂的日語不多,但一路走來聽到的讚歎聲卻是不需要翻譯的。
“鄭桃,你會日語嗎?”
“啊?不會啊,我就是來旅遊的,過幾天就回去了。”
陳星歎了口氣,道:“這應該有點遺憾,要是能知道他們都在說什麼就好了。”
他察言觀色一直都是有一手的,能分辨得出周圍的人說的都是好話,就是聽不懂而已。
就算走的再慢,半個多小時以後,京都博物館也到了。
京都博物館的曆史不算很長,它是19世紀末開始建造的,屬於法式文藝複興風格的博物館,這一點從入口就能看到,幾乎沒什麼東方特色。
陳星從包裡找出一張嘉賓證掛在脖子上,對著守在門口的保安點點頭就進去了。
他沒解釋鄭桃是誰,保安也沒問,她就這麼大搖大擺的跟著陳星走了進去,表情很自然,但走過了保安立刻破功,嘻嘻哈哈的說:
“還真進來了?”
“當然咯,你以為。”他不以為意。
陳星其實也沒什麼底,主要是語言不通。當初那個島國妹子的聯係方式自己給刪了,不然這次叫來當幾天翻譯也不錯。
不過多半能帶人進來。
今年在京都博物館單獨開館的攝影師可就自己一個。
鄭桃也很開心,不似身上衣服那麼莊重,拿著手機到處拍,很活潑的說:“你說我就想開放的時候去本館逛一逛,怎麼就成走後門的了?”
還省門票了。
陳星隻覺得是件隨手的事情,沒在意,但很快他就對自己帶了個美女走進這裡感到慶幸。
京都博物館有兩個門,其中正門是對遊客開放的,那些來參觀遊客不管是散客還是團體,都是從正門走進來。而另一個門是麵對和藝術節有關的工作人員……以及一些走後門的。
從南門進來就是一大片的日式園林。
圓潤的小石頭鋪成道路,路邊綠草茂盛,一些水草養在石缸當中,居然也盛放得很漂亮,不知道哪裡的水流聲,給這片園林帶來了一種幽深的感覺。
但往遠處看,樹上的櫻花也開了。
花瓣落在草地上,水缸裡,一種濃厚的氛圍之美,環境之美,呼之欲出。
物哀。
這是一個在島國完全避不開的藝術話題,研究這個風格的文章在島國多到一個圖書館也收藏不了,但如果非要用一個短句來表達,那應該是華夏成語當中的‘觸景生情’
看到這樣的場景,讓創作者心神滌蕩,一種通透的感覺在心裡出現。
物哀的風格就成了。
不過,外國人想完成這樣的藝術作品隻能模仿,正宗的還得要接受長時間的本地思想,多讀一些當地的作品什麼的。
就像華夏國畫,沒點文化熏陶還真畫不好。
不過,陳星可沒想著模仿,他就覺得這畫麵漂亮,乾淨,光線也漂亮,正巧自己還帶了一個絕佳的模特,不拍點照片那不可惜了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