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太史慈要求的作戰計劃,由辛毗帶回給袁譚後,袁譚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權衡利弊最終還是答應了。
太史慈實在是太油滑了,他堅持隻參加水戰,絕不上岸陸戰,隻負責扮演誘餌護送運糧船隊走漳水抵達南皮城,勾引曹軍來攔截他。
這樣的部署,讓袁譚根本不可能實施任何小動作、成功把太史慈拖去扛傷害。
曹軍在北方作戰根本沒有組建水軍,最多隻有一些運糧船。想要在漳河河麵上抓住太史慈,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就算袁譚想拉曹操和劉備之間的仇恨,也不可能成功,隻會多得罪一個盟友,有害無益——站在曹操的角度,在袁紹死之前,他全部的精力都希望投注在伐袁上。
哪怕劉備的軍隊下場了,但隻要不是直接打著劉備自己的旗號打的,給曹操留了麵子、遮羞布,那曹操就算知道也會假裝不知道。這樣雙方都多個台階下,可以拖緩矛盾的總爆發。
那些覺得“曹操現在也想跟劉備開戰”的人,都是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袁紹還沒斷氣。
如果袁紹斷氣了,曹操倒是有可能指望“袁尚和袁譚會不會為了奪位而內戰”,但現在袁紹這口氣還沒咽,內戰就完全不存在,曹操又不傻,怎麼可能這時候緩氣留手。
既然不可能拉到曹操和劉備之間的仇恨值,袁譚又何必枉做小人?何況劉備手上還扣著後續一批批的軍援物資呢。
後世連東叔這種做非法生意的人,在訓斥造出偽劣產品的族人時,都會說:“我怎麼有臉拿這樣的東西給客戶?這是最後一錘子買賣了嘛?生意以後不做了嗎?”
任何存在重複博弈的場景,都是需要誠信的,哪能隨便賣隊友,否則以後還怎麼混?
最終,袁譚也就答應了在太史慈方案的基礎上,部署配套戰法,完善戰役計劃。
他允許太史慈隻負責漳河水麵的戰鬥、不用上岸,隻要太史慈承諾第一個上就行。
雙方又根據戰前的最後偵查,敵情多寡,調整了己方的兵力部署。
按照偵查,曹軍原先在渤海方向,足足有五六萬戰兵,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官渡之戰和倉亭之戰投降的袁軍舊部,還有相當的後勤輔兵運糧民夫。
但樂進、徐晃被調走後,曹軍在南皮的圍城人數也減少了一半以上。
如今隻剩下曹洪麾下的曹軍嫡係舊部七八千人,這些是官渡之戰前就跟著曹操的,對曹家忠誠度絕對可靠,戰力也不錯。
還有一兩萬人的官渡袁家降軍,也就是張郃、高覽當初帶著投敵的部隊,如今調轉矛頭回來進攻故主。
曹軍戰兵總人數在兩萬六千人左右,還有曹操此番打進河北後,新抓的壯丁和新迫降的新兵、運糧民夫,與戰兵相加,總計湊出近四萬人圍城。
南皮城內,袁譚就留下了張南守城,最初時兵力就不到兩萬人,打了三個月,傷亡和疾病臨時減員,如今還剩不到一萬五千人。
渤海郡後方各縣支撐點,王門麾下有五六千戰兵可以隨時投入戰鬥。管統又能從青州拉兩萬生力軍,也是袁譚在青州的主力了。
如此一來,不算太史慈,袁軍一方主力戰兵就有四萬人左右,比曹軍的兩萬六千人頗有優勢,如果算上曹軍輔兵民夫的話,雙方總人數差不多。
太史慈這邊隻出兵了四千人,論人數是比袁家人數最少的王門所部還少一千人。但考慮到太史慈是千裡馳援,第一批也不可能帶更多人,還要留一些人在琅琊郡幫諸葛均守家,而且劉備派來的都是精銳,這已經不容小覷了。
太史慈留在琅琊的兵力,一度低到隻有兩千人,好在在戰役開始的大半個月籌備期裡,太史慈還能向身在下邳的關羽求援,讓關羽派兵進入琅琊郡的莒縣、諸縣接防分攤一部分壓力,還能從關羽這兒借調個彆副將。
最終,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太史慈從關羽那兒借調了田豫助戰,還把跟他一起來的陳到,從諸縣拉到渤海前線,參加一線作戰——
陳到是跟太史慈一起來的,倒是不用向關羽借。但陳到最初被分配的任務,隻是防守諸縣,因為劉備非常重視諸葛家人的感受。
諸葛家三弟被放到諸縣當縣令,負責這處袁劉邊境的結合部。劉備為了進一步籠絡諸葛瑾諸葛亮,當然要把擅長防守、護衛的陳到放在諸縣,以示絕對確保諸葛均的人身安全。
太史慈臨時把陳到調走,關羽則另外派了部將高順來諸縣接防,一樣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高順投降劉備也有一年半了,但此前他並沒有機會建功立業。一方麵也是因為高順為人比較嚴正凜然,不是非常貪功貪升遷。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高順比較仇恨曹操陣營。
他投劉的契機,就是衣帶詔事件剛發生時。投過來之後,高順也需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需要立人設,所以老是勸劉備北伐攻曹,匡扶漢室,順便為董承和呂布報仇。
但劉備當時要先決策孫策,根治己方腹背受敵的問題,高順聽了後也能理解,但表示他不願意參加對江東孫策的征討,願意幫劉備守衛江夏和廬江與曹賊汝南郡之間的邊境,防守大彆山區沿線。將來劉備騰出手來要伐曹了,他自然儘全力。
劉備考慮到和曹操所占據的汝南郡之間的漫長邊界,也確實需要人盯著點,高順願意待在這個不容易出功勞的位置上,他也不會反對。
83中文網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