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過來就是“吳遲早是要被魏滅的,現在先投吳也是投降稱臣受辱,將來吳被魏滅再投一次,那就是二次受辱,不如直接一步到魏”。
如今也是機緣巧合,袁譚內心的擔憂,跟曆史上劉禪最後的擔憂,性質是類似的。他就是擔心劉備打不過曹操,自己就要吃兩遍苦受兩遍辱。
所以,一切的症結,還是要劉叔自己夠硬,侄兒們才會紛紛來投。
諸葛亮看主公已經充分理解了這裡麵的矛盾,才繼續往下解說袁譚的第三個條件。
“袁譚這第三點,也算符合孝道,也是為了爭一口氣。我總結下來,主要是他為了體麵,要死撐兩個時間點
首先,他要先看到袁尚被曹操滅了,看到袁尚走在前頭,他要讓自己代表‘袁家最後的旗幟’。
其次,那就是等袁紹三年喪期滿——袁紹是去年二月底還是三月初沒的,按照三年之期實算二十七個月,那就是要到明年五六月間,才算期滿了。
依我看來,如果曹操全力進攻袁尚,袁尚之滅,應該多半能在這個時間之前完成,這一點,我們肯定是能等的。所以袁譚堅持的這兩個時間點,應該還是袁紹的三年喪期更晚到期一些,這第二個時間點,就看主公的定奪了。”
劉備對此倒是沒有斤斤計較,一揮手道“答應他就是了,我輩做長輩的,豈能跟侄兒斤斤計較?自然要拿出長輩的態度。
袁本初也算一時雄傑,我待他以兄禮,也沒什麼,讓他的兒子堅守袁家門楣到他喪期結束,也是該的。
這樣好了,咱分兩步走第一步,我們先幫他解圍,也先擊敗一次曹操,讓他看看我們的實力。然後,等曹操滅袁尚、騰出手來再要進攻袁譚時,袁譚就該立刻把軍權交給我們。
至於青州和幽州東部的治權,我們可以暫時不要,讓其麾下的文官全部原職留用,依然聽命於袁譚。直到袁紹三年之期已滿,他儘孝堅守門楣也仁至義儘了,再正式歸順我軍。”
劉備覺得,在這種戰亂之世,隻要把軍權都接管了,其他都可以暫緩,一兩年的過渡期,也不是不能等。
曹操費勁兵力,靠著打硬仗各種破壞,才能得到一兩個州的土地,自己如果能靠和平手段,以及利用友軍對曹操的恐懼,主動和平來投,相比之下已經是占了大便宜了。
在占了大便宜的情況下,時間上比曹操慢一點,過渡期長一點,完全是應該的。
就好比一個人生病,直接動刀子當然治得快,但也傷身體。
如果選擇保守治療,吃君臣調和溫補的藥物,那肯定不如“哪兒病了切哪兒”的手術療法見效快了。
見主公如此大度,諸葛亮也不再糾結什麼了,就按照劉備的意思,給大哥寫了一封回信,咱大度一點,不討價還價了。
……
諸葛亮代筆的回信,兩天之後就能送到諸葛瑾手上。
不過就在諸葛瑾收到回信之前,劉備軍在青徐的人馬,就已經按諸葛瑾下達的命令,調動備戰起來了。
太史慈和周瑜,也早在剛剛四月下旬的時候,就從東萊集結啟航,水陸並進,往冀州境內推進。
太史慈坐周瑜的戰船渡過黃河,隨後以騎兵為主,陸路前往南皮。因為部隊機動性比較高,所以也容易脫離戰鬥,不用擔心被敵人追上圍堵。
周瑜帶著主力,包括水軍和步兵,走渤海邊的漳水入海口,轉入漳水,逆流而上,又走了兩天內河水路,逼近南皮。
出發之前,諸葛瑾已經交代過此戰的任務了至少要撕開袁尚派來的呂曠、呂翔對南皮的包圍圈,把軍糧運給守城的管統。
這個要求,跟去年打曹洪、張郃、高覽時是差不多的,太史慈剛剛做過一遍,已經熟門熟路了。
隻是時過境遷,隔了一年,敵人從曹軍變成袁尚軍。
敵軍的總兵力,並不比去年少,隻是敵將變弱了,從曹洪張郃變成了呂曠呂翔。
而太史慈和周瑜這邊,他們的總兵力是比去年下降的,因為這一次袁譚已經派不出援軍來策應進攻了,隻能靠劉備軍自己。
劉備軍兵變少,袁尚軍將變弱,但太史慈和周瑜依然非常有信心。
就靠這一戰,先小立一威,讓袁譚看清劉叔能救他一次,就能再救他第二次,無非換個敵人而已。
“諸將務必努力,此戰雖然隻是解圍南皮,但伏波將軍已經說了,這影響到袁譚是否信任我軍,所以一定要打得漂亮!
伏波將軍還說了,呂曠呂翔本就是阿附諂諛之輩,把他們打回去了,他們也未必會為袁尚死戰到底,說不定將來袁尚勢弱,他們還會降曹!
所以我們在這兒多殺點敵將、多抓點俘虜,也是在減少將來從賊降曹的力量!話就說到這份上了,後續看大家的表現。”
太史慈在進行完簡單的戰前動員後,就準備帶兵逼近南皮戰場,隨時迎擊可能出現的袁尚軍攔截部隊。
inf。inf